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偏枯

偏枯

病名。见《灵枢·刺节真邪》。又名偏风,亦称半身不遂。多由营卫俱虚,真气不能充于全身,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症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或兼疼痛,久则患肢肌肉枯瘦,神志无异常变化。《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素问·大奇论》谓偏枯不瘖能言,舌转灵活者易治,瘖不能言者难治。治偏枯可从调阴阳、通经脉、益营卫中求之。《类证治裁·中风》:“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营卫俱虚者,黄芪五物汤。膝骨软,加牛膝虎骨;节软,加木瓜当归。”参见半身不遂、左瘫右痪条。本证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猜你喜欢

  • 医方便览

    书名。4卷,又卷首1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于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

  • 问头身

    十问之一。头身疼痛是常见证候。头痛、全身痠痛伴有恶寒发热的,多为外感病。头痛重胀,时发时止,或伴有眩晕,多为内伤病。突然头痛较重的多属实证,经常性头痛的多属虚证。痛在额部的,多属阳明胃经;痛在头两侧的

  • 地机

    经穴名。代号SP8。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踝下缘下3寸,胫骨后缘处。一说:“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

  • 外感吐酸水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不胜苦楚,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而当辛散。脉弦数者,

  • 头不生发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发乃血之余,小儿头不生发,或因病后秃落,皆因伤其气血,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治宜补益气血之剂,如八珍汤加巨胜子之类。

  • 汉方医药全书

    见皇汉医药全书条。

  • 无音

    病证名。即瘖。出《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此为暴瘖。肺肾阴亏,咽喉失养而无音者为久瘖。因妊娠胎阻胞脉而无音者,叫子瘖。《

  • 下完骨

    颞骨的乳突下。《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

  • 奇病

    奇,异常。奇病通常指较疑难而少见的病证。参见奇病论篇条。

  • 修脚术

    简称修脚。即治脚病的手术方法。明《外科启玄》卷七,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随各地风俗不同,约有三路师承,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河北路以北京为发展中心,特点是技术巧妙、活茬细致,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