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疫条辨

书名。简称《寒温条辨》。6卷。清·杨濬撰于1784年。作者鉴于伤寒温病易于混淆,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2~3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4~5医方辨,计正方180首,附方34首。卷6本草辨,述药物188种。本书选摘《温疫论》、《伤寒辨证》中论述尤多,但又有所补充发挥,并创用升降散方剂,在同类书中有其影响。

猜你喜欢

  • 藁耳实

    出《神农本草经》。为苍耳子之别名,详该条。

  • 钩镰

    眼科手术器械。见《目科正宗》。长约二寸余,钢铁制造(见图104)。用以钩割攀睛胬肉、膜、翳等。图104

  • 热疝

    病名。指因火邪积聚于阴分所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参见疝条。

  • 食蟹中毒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食蟹中毒候》。症见胸闷烦乱,精神不安,或更见腹痛,吐利不止等。治宜解毒温中。《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蟹毒药苏汁、藕汁、冬瓜汁、干蒜汁、芦根汁、橙皮、丁香等。

  • 疳水

    病证名。指疳疾全身浮肿的证候。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多由疳积日久,脾胃受伤,以致运化失常,水液泛滥,溢于肌肤。症见全身虚肿,皮色白而有光亮,小便量少等。治以健脾利水为主,用茯苓导水汤,或五苓散合五

  • 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综合性医书。简称《丹溪纂要》,或名《医书纂要》。2卷。明·卢和编注。刊于1484年。卢氏根据世传题名朱震亨撰的各种医著予以删正裁取编成此书。全书自中风、伤寒、瘟疫起至损伤、妇人、小儿证共78门,其中以

  • 十五络脉

    《灵枢·经脉》指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见表)。《难经·二十六难》指十二经脉、阴蹻脉、阳蹻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后世针灸文献多从《灵枢》之说。十二经的络脉都是由表经别入里经,里经别入表经,

  • 孙文垣

    【介绍】:见孙一奎条。

  • 点水丹

    见《普济方》卷七十八。即照水丹。见该条。

  • 梁柘轩

    【介绍】:清末医家。字希曾。嘉应(今属广东梅县)人。长于诊治瘰疬,撰有《疬科全书》(1909年刻行),为治瘰疬之专书。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血枯阴亏,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