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从阳引阴

从阳引阴

治法理论之一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引,引领,引出。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本指针法而言,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类经》十二卷注:“阴阳之义,不止一端,如表里也,气血也,经络也,藏府也,……从阴引阳者,病在阳而治其阴也;从阳引阴者,病在阴而治其阳也。”与“阴病治阳”之义相近。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指病在阴经而选阳经穴位治疗,《卫生宝鑑》载述的“大接经法”就是从阳引阴的运用,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勿听子俗解脉诀

    见王叔和脉诀条。

  • 两脚麻木

    证名。指两脚部肌肉麻木不适感。见《医学入门·痹风》。《张氏医通·麻木》:“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应,少加肉桂。”参见手足麻木、半身麻木条。

  • 姜朴花

    见《四川中药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夹阴伤寒

    病名。①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

  • 龚应园

    【介绍】:见龚居中条。

  • 半产腹痛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参见产后腹痛条。

  • 化湿

    祛湿法之一。用芳香去湿的药物以宣化上焦湿邪的方法。如湿邪在表,用疏表化湿,如藿香正气散。湿温时疫,喉痛胸闷,用清热化湿法,如甘露消毒丹。,

  • 眵泪不禁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内外轮廓无恙,但泪稠如浊酒豆浆,长流而不止也。”多见于眦漏证。参见该条。

  • 黄惟周

    【介绍】:见黄武条。

  • 巡骨风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寻骨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