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

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指产后小腹部疼痛。多因血虚胞脉失养,或血瘀、寒凝等瘀阻胞脉所致。其中瘀血阻滞胞脉而致腹痛者,又名儿枕痛。若气血虚者,症见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心悸气短,治宜补血益气,方用肠宁汤;若属血瘀者,症见小腹硬痛,舌质多紫暗,或小腹部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散结定痛汤;若感受风寒者,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稍减,治宜温经散寒,方用生化汤加减。也有认为产后腹痛包括大腹和小腹部疼痛。大腹痛伤食所致。

猜你喜欢

  • 动输

    《灵枢经》篇名。动,指脉之搏动;输,即经气所输之处。本篇阐述了十二经脉中,唯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三经独动不休的道理,以及在邪气阻塞四肢的情况下,十二经气如何保持输转循环的问题。

  • 逆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温溜,见该条。

  • 灸疮

    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见《金匮要略》。《明堂灸经》曰:“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疮形成后,应保持清洁,勤换膏药,防止感染,一般经6~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

  • 脾痿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 水火之脏

    指肾脏。肾藏人身元阴、元阳,亦即真水和真火,故称。参见肾条。

  • 土洋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赤游丹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胎毒血热,心火内炽,热毒客于肌肤而成。新生儿及幼儿易患本病,症见身热啼哭,肤起红晕,发无定处,由小渐大,肿热痒痛,继而红肿光亮,或起熛浆。发展迅速,并常游走他处。治宜凉血

  • 专阴

    ①指独有阴气而无阳气。②即脉之有阴无阳,属无胃气的真脏脉。《素问·阴阳类论》:“专阴则死。”

  • 喉科枕秘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

  • 天部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天才”。指浅层。参见人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