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四肢虚肿

产后四肢虚肿

病证名。《经效产宝·续编》:“产后四肢虚肿者如何?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留淫入深,回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医者不辨,作气治之,凡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之。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重虚也。但服调经散(没药琥珀桂心、芍药、当归、麝、细辛)。血行肿消,则病自愈。”

猜你喜欢

  • 田嵓(yán 岩)

    【介绍】:宋代医生。福建人。好学善医,善治肺病(结核)。常索取高额诊金,方为人诊治。

  • 臭质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月水滞涩

    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 吕搽村

    【介绍】:见吕震名条。

  • 恶脉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以致血瘀而成。证见肢体赤脉隆起,如蚯蚓状。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脉络,内服五香汤加味;外敷丹参膏。类似血栓性静脉炎。

  • 神不守舍

    证名。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指心神失于藏守,发生神志异常者。《灵枢·邪客》:“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多因七情所伤,痰火犯心,或心气不足等所致。症见精神错乱,妄言妄见,时悲时喜,

  • 醒脾丸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厚朴(姜汁炙)、白术、天麻、硫黄各半两,全蝎(去毒)、防风、人参、肉桂各一分。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治小儿慢脾风,因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

  • 贴燲

    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称贴燲药,泛指外敷药。与敷贴义同。其组方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具体用法亦因病情之不一而有所差异。参见薄贴、敷药各条。

  • 韩止轩

    【介绍】:见韩善徵条。

  • 周纪

    五运六气,天干在上,以五岁为一周,地支在下,以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素问·天元纪大论》:“上下周纪,其有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