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乙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亩条。
见《药材学》。为木防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龄乃睡中上下齿相磨有声,由胃热故也。”即齘齿。详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消食导滞的简称。详消食化滞条。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痰上壅,闭塞清阳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痰闭壅眩晕,必胸膈痞塞,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或心忪烦闷而发。”治宜祛风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丸、白附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