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蛾

乳蛾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见,有红肿疼痛。发于一侧者名单蛾,发于两侧者名双蛾,以其形如蛾腹而得名。其症喉核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其表面可见黄白色之脓性分泌物,口臭便秘舌苔厚腻,汤水难咽,身发寒热,发病急骤者曰急乳蛾,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若蛾如乳头,不甚疼痛,感寒易发,病难速愈者,曰石蛾,相当于慢性扁桃体炎。属肺胃热壅者,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属痰浊肝火者,宜清热涤痰,用指迷茯苓丸加减;属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幼科金针》:“治乳蛾,儿小者,用针微刺出血,吹冰硼散,服清咽利膈汤。”此外,板蓝根土牛膝根、七叶一枝花均可选用。

猜你喜欢

  • 玉接骨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 清咽奠阴承气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玄参、麦门冬、生地黄、甘草、知母、马勃、大黄、犀角、芒硝、沙参。水煎,兑童便一盅服。治疫喉腐烂,灼热痧赤,谵语神烦,舌干绛或干黑,脉数便秘,瘈疭抽搐,内火大炽,津液已伤等症。如神识

  • 绞脐

    病证名。即产儿脐带绕颈。清·员从云《产科一得》:“绞脐,门户既正,儿顶已露,而不得产,乃由儿转身时,儿项为脐带所缠绊也。”详碍产条。

  • 制药指南

    见修事指南条。

  • 胃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

  • 脉诀启悟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

  • 走精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走精黄,病人昏昏饶睡,四肢疼痛,面目俱黄,舌上紫色,甚则舌面坼裂,及加黑色,此是走精黄,宜用药烙之。”参见黄疸有关条。

  • 菟缕

    出《名医别录》。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 李中梓医案

    书名。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作者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 经血暴下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血崩。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