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瘖

久瘖

病证名。①因病久而音声渐失之者。《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润肺为主。”方可选用百合固全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②系指病瘖久不愈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加桃仁红花丹参等。参见诸瘖条。

猜你喜欢

  • 手少阳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络脉,见该条。

  • 唇疡

    出许慎《说文解字》。即唇疮。详该条。

  • 蜻蜓红

    见《福建中草药》。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 杜大醇

    【介绍】:见杜婴条。

  • 补气固表

    补法之一。用补气药治疗卫气不固、肌表虚疏的方法。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容易感冒,可用黄芪、白术、党参等补气药治疗。常用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等。

  • 育阴潜阳

    滋阴与潜阳相结合,治疗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头面烘热,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等症。常用熟地、枸杞、山茱萸、旱莲草等滋养肝肾之阴;用牡蛎、龙骨

  • 肺风

    病名。①指肺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肺,用五味子汤。②指类似酒鼓鼻的病症,见《丹溪心法·鼻

  • 郑禹东

    【介绍】:见郑宏绩条。

  •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

  • 紫背金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