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李肇《国史补》。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噫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参见五膈条。
见《温病条辨》。即金银花,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四叶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分类草药性》。为元宝草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錾菜之别名。各详该条。
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J1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肩峰突起之后下方,约肩髃穴后1寸凹陷处。布有腋神经肌支和旋肱后动脉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直刺1~1.5寸。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