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书名。苏州市中医院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论述外科的范围,外症的分类、命名、病因与辨症等。各论分外痈内痈、疽、疔疮、疖、痔、癣、皮肤病等20类,150余种疾病。并附医案和治疗方剂等。196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三候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60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 外科心法

    书名。①明·薛己撰,7卷。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卷1~2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3~6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7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②清·唐黉辑。

  • 党永年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神秘名医录》2卷,已佚。

  • 伤饮

    伤食之一。《证治百问》:“饮即茶、汤、酒、水之类,或脾虚不运而结滞,或暴渴多饮而停留,或豪兴狂饮而沉醉,或……以茶茗自供,往往至后面黄肌瘦,脾泄中满,烦渴肿胀。若遇利疾,危者不少,六脉濡微细滑,举按无

  • 阳虚头痛

    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

  • 蛊痢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 月闭

    出《神农本草经》水蛭条。即经闭。详该条。

  • 濡泄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

  • 胁满

    证名。指胁肋部胀满。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可由气滞、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诸病源候论·诸饮候》以痰饮停积,可致两胁胀满。《类经》十七卷:“少阳者,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胁肋,故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