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丝连皮

丝连皮

见《中药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性味

    同气味,详该条。

  • 和法

    ①八法之一,一名和解法。是针对外感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里之间,不能使用汗、下等法时,用以和解的治法。《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治温疫的达原饮,治温病似疟的蒿芩清胆汤等,都是这一法则的例方。对

  • 二交

    阴交、阳交两穴的合称。详见二陵条。

  • 口糜

    证名。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形如苔藓。《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

  • 云岐子脉诀

    脉学著作。全称《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金元·张璧撰。撰年不详。此书参考《内经》、《脉经》、仲景脉法理论,结合后世有关论述及其家传脉学,分述七表八里九道脉主病及方治,颇多个人见识。后辑入《济

  • 济生鹿茸丸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即鹿茸丸第三方,见鹿茸丸条。

  • 桐油树子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油桐子,详该条。

  • 脉口

    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详寸口条。

  • 坠血明目饮

    《审视瑶函》卷三方。细辛、人参各一钱,赤芍药、川芎(酒炒)、牛膝(酒炒)、石决明(醋煅)、生地黄、山药、知母、白蒺藜、当归尾、防风各八分,五味子十粒。水煎服。治血灌瞳神。

  • 吴东旸

    【介绍】:见吴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