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陷
见中气下陷条。
见中气下陷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吊兰之别名,详该条。
3卷。清·王泰林撰。柳宝诒据多种抄本选辑加按,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治案分内伤杂病、伏气、暑病、外伤、妇人、小儿等三十五门。王氏审证论病细致明确,对于疑难病症多详述治疗过程。医案证方契合,以古法化裁的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证治见肩疽条。
书名。2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10卷,后毁于兵火,“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
舌中见白苔,边见微黄苔的舌象。为湿热蕴结大肠之候,可兼见腹痛、泄泻或下痢,治宜清热燥湿(见《伤寒舌鉴》)。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唇肿粗厚。
诊法术语。即失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