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

古代脉诊方法之一。①全身遍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如果那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寒热虚实的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巨髎),候口齿病变。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候胃气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谿),候肾(《素问·三部九候论》)。②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以轻、中、重指力按,分浮、中、沉(《难经·十八难》)。

猜你喜欢

  • 汉防己汤

    即防己黄芪汤,见该条。

  • 谷道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即肛门。

  • 五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 张立德子

    【介绍】:宋代医家。四川人。眉山颖臣患病多饮多尿,服消渴药一年余病反加深,自以为必死。他诊断为酒食过度,用麝香以酒濡之为丸,枳枸子为汤饮之而愈。

  • 八号大有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丸,见该条。

  • 走马喉痹

    病名。系指喉痹暴发暴死,势如走马者。见《儒门事亲》卷三。多由肝脾火闭,气热内结,痹而不通所致。症见咽喉肿痛迅速,连及项颊,汤水难咽,呼吸不利,壮热烦闷,口臭便秘,脉洪大等。《喉科秘旨》卷上:“内外俱肿

  • 上征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征为火音,故上征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 责豚气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 四叶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臂指

    大指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