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反侧瘈疭,状如惊癎,但眼不上窜。治法见客忤条。
见寿世编条。
指尾骨。见李瀠《身经通考》。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即行气。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子舌胀、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在于舌本之下,谓之重舌。”即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腺肥大,俨如双重舌头,但较正常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详凤单展翅条。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笔花。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在广东当官,中年开始研究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遂采集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编成《笔花医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