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眦之俗称。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说》引《锁碎录》。一指月经,二指经期。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主六气之第二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少阴君火之气,主春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春分至小满,其中包括清明、谷雨、立夏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痰证之一。因阴虚火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阴火痰:面有红光者,乃阴火上炎,又当用滋阴药。”方用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等。参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