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串毒

三串毒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此症上下生之,其形虽一,而中间皮好,但内肉溃烂,初起红色,亦不大痛,日渐溃烂。此症之来,六气七情所感,严寒酷暑所遇,积毒于脏腑,或年老男妇性度怡默而亦患此者,恐平居坐卧湿地而然也。若无外症得生,若饮食日减,泄泻发热,势难生矣。”治法发背诸痈同。

猜你喜欢

  • 流注疬

    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 王灼疮

    出《诸病原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 十三丁

    丁通疔。即一曰麻子丁、二曰石丁、三曰雄丁、四曰雌丁、五曰火丁、六曰烂丁、七曰三十六丁、八曰蛇眼丁、九曰盐肤丁、十曰水洗丁、十一曰刀镰丁、十二曰浮沤丁、十三曰牛拘丁。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此十三种

  • 中九丸

    《外科十三方考》方。锅烈、金丹各一钱,银翠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凤仙子大,每服一分,病重者可由二分加至三分,温酒或温开水送下。治盘肠痔。若系阴症加石青一钱;畏寒加百草霜五钱。本方锅烈由水银、白矾、火

  • 元机启微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2卷。明初·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九论;卷下论方剂配伍附40余方及方义的说明。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将其本人之见闻和经验;

  • 九道脉

    脉象分类之一类。《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九道脉即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九种脉。

  • 热疟

    病名。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参见足阳明疟条。

  • 经水断续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来断续。详该条。

  • 眉炼

    病证名。出《卫生宝鉴》。指眉间生疮。由小儿胎热上蒸而生。症见眉间生疮如,流脂成片,瘙痒不已。外用五倍子、生白矾研细,麻油调敷。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剂。

  • 张千里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卢,又字子方。浙江桐乡人。精于医术,家藏医书数万卷,著有《千里医案》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