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谚语精解
32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腰为周身之主宰,腰活则周身灵活,腰皱则周身僵硬。腰功是集中反映身法的关键。肩、肘、腕、胯、膝各部动作全靠腰来支配、协调,所以俗话说:腰为一身之轴。腰功扎实,达到“腰如蛇行”的程度,翻、转、折、叠、拧的动作便会随意自如。腰功还是技击动作的基础,象指上打下,虚左实右、明进暗退、一闪即击等都离不开扎实的腰功。
72弹腿四只手,神鬼见了都发愁:不只是弹腿,所有注重腿法的拳种都可说是四只手。腿法练精,腿便如同手一样,运用自如。它可踢、可蹬、可踹、可撩、可弹、可点、可蹭、可插、可踩、可跺、可截、可扣、可摆、可圈、可拿、可勾,等等。这时的腿已不单单是支撑身体、行路走步的腿了,而是具备多种功能,象手一样灵巧了。“四只手”打两只手,那还不绰绰有余吗?
28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这里的六合指内六合、外六合。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这便是发力的顺序。无论是演练还是技击,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内六合是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使劲力的顺达
26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习武者都想得到真传。真传,顾名思义,就是真东西,实传授,他包括内容、方法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种武术项目,只要是老师认真实在所传授的,都可称之为真传。
71七分看脚,三分看手:七分与三分指主次关系。两人对持,眼光应虚视其上而实窥其下,这便是七分看脚三分看手。因为对手进击的方位与速度都与步法有关。如被对手抢准了步子,那么在对手尚未出击时,自己的重心便已被挤乱,亏输便不远了。对手的脚尖所向,膝盖所向预示着其进攻的方位,所以,留神对手的脚是必要的。初习武艺者,临阵试拳,总有看不清来拳,判断不准对方意图的忧虑。这条谚语则提供了一个掌握主动,从容对敌的诀窍
64意发神传,心动形随:意指情感,神指神态,心指思想,形指形体动作。武术运动与其它运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侧重于心灵“自我感染”的表现。所谓心灵自我感染,就是主观情感和主观思想对形体动作的支配。广而言之,不管练什么拳,主观上总有一种攻防意识,总会出现假想之敌,主观思想便要致敌于死地,主观情感也会随招式而变化,假而似真。狭而言之,练什么拳便会在什么样的主观理解支配下练习,比如练醉拳,总要先有一个似
23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63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8打人千万,不如一扎:这条谚语说明少林棍法中只有三分是棍法,七分是枪法,所以少林棍为棍法中之上乘。其实谚语主要是讲枪的威力大于棍。以棍打人,除了头部,身体其他部位被打仅能伤及皮肉。而以棍扎人,虽无尖,却能伤及内脏。所以,许多优秀棍法均将枪法融进,为的是增大杀伤力。
35练功先练桩,大鼎增力量:大鼎指倒立。拿大鼎,可使肩宽、身轻、腰韧、臂力强。大鼎是各种翻滚扑跌动作的基本功。拿大鼎是要“耗功”,倒身而立,越久越好。
48行礼文静如处女,开拳一动如脱兔。闪展敏捷若雄鹰,进击迅猛象老虎:这条谚语说的是演练长拳类套路的要求。第一句要求出场时彬彬有礼;第二句要求开拳即要亮出风格,抓住观众;第三句要求演练一定要体现出长拳矫健的特点;第四句要求演练一定要体现长拳矫健的特点;第四句要求演练中要体现顽强拼搏的精神。处女、脱兔、雄鹰、老虎用以比喻选手应有的修养、风度、风格、精神、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62前手齐眉三尖对,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者,指鼻尖、手尖、足尖。三尖相对,指拳尖直出应与鼻尖平,又要正。偏于左则右边空虚,偏于右则左边空虚。脚尖也要与鼻尖相对,如若不对,身前俯则后足无力,身后仰则前方无顾。手尖于脚尖要齐,脚踢手随之。手足齐起齐落。拳打脚进之。不能有前后左右的偏斜。三尖相对是武术动作协调一致的要领,无论弓步拳、马步拳、虚步拳都应如此。以三尖相对的方式站桩,还能很好的调节气息。
24不能因辞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用辞不当,当然不好,但如果其意良善,则不应计较,拳名不当,固然有弊,但如果其内容精湛,则也不容忽视。如“女人拳”“疯拳”“狗拳”之类,名字似乎不雅,但拳术却均有独到之处,倘若因名忌拳,岂不丢掉了精华。
11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这条谚语说明了几种刀法演练时的基本要求。单刀,一般是一手持刀,另一手配合持刀手运动。空手的作用甚至重于持刀手。因为动作的标准与否,协调与否,使用与否,实用与否,美观与否,全在于空手的配合,故说单刀看手。双刀用法及变化是通过两手和两腿的协调配合来体现的,要求两手用力均匀,手法清晰,步伐灵活,上下协调。双刀法多为花刀之法,左盘右旋,上缠下绕,倘若步法不灵,则难免双刀互
55死力不足贵,活劲最为高。力不打拳:这条谚语所主张的与上两条恰恰相反,他认为,精于力着,不如精于拳者。力为呆力、死力;拳为活劲、巧劲。技击家临敌较艺,均尚劲不尚力,讲究眼疾手快,身灵步活,出手无隙可乘,虚实变换,声东击西,一发即收,令人防不胜防。而死力、呆力则不然,力量虽重,但直来直去,攻防意图,毫不掩饰,有实无虚,顾前失后,全身空虚之处甚多,容易被对手借力打力,乘虚而入。要以拳打力,以活劲打死
65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脚有支撑之能,练武术最忌脚无根。脚无根,则身易晃,重心易不稳。以脚踢人,力发于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催脚,力量贯于脚上,脚似鞭梢,产生巨力。腰为周身之轴。四肢运动全靠腰来主宰。腰一动,上可使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可使胯催膝,膝催腿,腿催脚。脚无根,腿难发,腰无力,腿也难发。要想腿击有力,当先练好桩功与腰功。
17古人制艺,必立一意:此谚语说的是古人创造的每一种兵器,一定是突出他的一种用途。
61头顶青天,脚抓地;怀抱婴儿,手托腮:习武要注重刚柔。所谓刚,不单纯指刚劲之劲力,还指顶天立地的阳刚气概——头正顶天,形式挺拔,脚实抓地,根基牢固。所谓柔,也不单纯指柔软的力道,还指坚韧有余的精神,指收放适度的控制力,如同怀抱婴儿手托腮一样。
1南拳北腿,东枪西棍: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的武术手法多,桩步稳,拳势激烈,并常以发声吐气协助动作发劲,需要场地较小,素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而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武术,长于腿法,架式大,节奏快,多窜奔跳跃。北派拳术需要场地较大,有“拳打四方”的说法。南北武术各有侧重,特点鲜明。
60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这十二句谚语概括了对长拳类武术风格的要求。它在动作、姿势、节奏、速度诸方面都做了恰当的比喻。使习练者能通过喻体的形象理解抽象的原则。拳种不同,风格便不一样,但长拳类的几十个拳种,象少林拳、查拳、华拳、花拳、戳脚、翻子、八极燕青等,风格节奏固然有很大区别,但总原则,大体不离这12句。
84先人发,后人至:先发先至,是强调先下手为强。后发先至,是强调后发制人,防守中反攻。先人发,后人至则是说交手时,发动进攻要在对手之前,而制住对手却要在对手还击之后,不求一招奏效。这是“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其作用在于巧妙制敌。既,我先发动,使对手应招;对手招出,我却含而不发,使对手进之不可,退之不能,束手畏服。不以伤人为目的,而在于使敌人进退维谷,黔驴技穷。这是用高超武技使对方心服之战法。
53力如千斤压顶,劲似利箭穿革:散打中,必须以沉重的力量配合巧妙的招法,才能达到技击奏效的目的。力有本力、劲力。本力是先天生就,所谓:“身大力不亏”。劲力是后天练就,功到自然成。本力大,是习武者的一个优越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进行必要的力量性练习,使发展大肌肉群和发展小肌肉群配合起来,便会有泰山压顶的力量。这个力量可能笨拙一些,但他可能成为优于对手的因素。劲力是武术技击中的一种特殊力量,它能将全身
38读书要讲,种地要耪,练拳要想:练拳虽然是身体的运动,但是不用脑子不行,想,就是要对套路的结构提点为什么?对各种法则要求提点为什么?对招法的应变提点为什么?多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反应提点为什么?做到不仅动作姿势上模仿得正确,还要了解为什么那样做才正确,怎样做才正确,所谓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长拳中的弓步,要求前弓后箭,前腿扣脚掩裆,后腿崩直,脚跟用力。为什么呢?扣脚是练习“别法”,别住
86拳打三节不见形,见了形影不为能:拳经中说:“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在格斗中,身体三节各部都可用来击打对手。头、间、肘、手、胯、膝、脚处处可发,处处可用。如拳谚所说:”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但是,究竟用什么部位击打,却不能显露在外形上,而是要虚虚实实,使
39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拳不等于练功。拳,指锻炼的方式,功,指锻炼的实效。光注意锻炼的方式而不注重锻炼的实效,就叫“打拳不练功”。打拳若不练功,拳术即使打得再好看,终是花拳绣腿。练功,就是为了实用。练功的含义很广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韧性,加强灵敏性,锻炼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应力等,都属于“练功”的范围。技击方法的熟练掌握,技击能力的具备,养生术的通悟与应用,也是练功的内容。练功的主
- 谚语大全一年级谚语大全不同国家的谚语与书有关的谚语与书有关的谚语9则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与天气有关的谚语与生活有关的谚语与生肖有关的谚语与礼貌有关的谚语与立秋有关的谚语与雨有关的谚语个人谚语摘抄中国古代谚语中国最常用谚语29句中国民间谚语中国谚语大全中国谚语的英文版中国象棋谚语大全中外珍惜时间的谚语中外的民间谚语中秋节有趣的谚语歇后语为人处事谚语为大学英语写作加分的30句经典谚语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大全二十四节气谚语人生受益谚语人生哲理谚语人生常用谚语人生格言谚语大全人生谚语精选传统民间谚语体育相关谚语健康谚语元宵节谚语大全全年农业谚语大全关于不要说空话的谚语摘抄关于中秋节的谚语关于为人处事的谚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关于交谈的谚语关于人生的英语谚语关于体育类的谚语关于保健的谚语关于养生的谚语关于冬天的谚语关于冬至的谚语关于劝诫的谚语关于动物的谚语关于励志的谚语关于劳动的谚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