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诗词古文>司马穰苴生平

司马穰苴生平介绍

司马穰苴一般指田穰苴。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查看司马穰苴的诗词古文

后世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齐大司马昌田穰苴”便是其中之一。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田穰苴。

人物争议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田穰苴所写,但到了西汉后渐失传。

  一些学者认为,《司马法》并非司马穰苴所著。如《四库全书总目题要》说:“《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今考正《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称齐威王命令大夫追论《司马兵法》,把穰苴的名字加在其中,所以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有些人认为《司马法》是后人伪托。如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今此书仅五篇,为后人伪造无疑。”另外姚鼐、龚自珍、康有为、等人也认为《司马法》系后人伪造。

  一些学者则认为,《司马法》实为司马穰苴所作。如蓝永蔚在其《春秋时期的步兵·〈司马法〉书考》一文中说:“穰苴是唯一能够申明古者《司马法》的人。”金建德在《古籍丛考》中说:“姚(际恒)、龚(自珍)二家虽都怀疑今本《司马法》为伪,可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充分的证据。”刘建国在《〈司马法〉伪书辨正》一文中说:“经过考证,我们认为现存的今本《司马法》并非伪书,
而是一部齐国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撰述的兵法或兵法残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司马兵法》三卷,分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共五篇,注明“齐将司马穰苴撰”。《隋书》所录即今存于世的《司马法》。

  其后的《旧唐书·经籍志》和《唐书·艺文志》沿袭《隋书》,录有《司马法》三卷,署“田穰苴撰”;《宋史·艺文志》则著录《司马兵法》六卷,亦题“齐司马穰苴撰”。

生平

临危受命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

  齐景公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的阿城和甄城,同时燕国又侵略齐国黄河南岸一带。齐国军队大败。齐景公为此十分忧虑,寝食难安。
一天,大夫晏婴悄悄来到齐景公跟前,向他推荐了田穰苴,说:“田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室所生,但是他这个人,文能令人信服,武能威慑敌人,希望大王能试试他的才干。”

  于是,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军事,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就任命他做大将,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

穰苴执法

  田穰苴向齐景公禀告说:“为臣本来低贱,大王从平民中把我选拔出来,放在大夫之上,士兵们不能向我靠拢,百姓们不能对我信任,人卑微,权力也就会受到轻视。希望能有大王所宠信的大臣、国家所尊重的人物,担任监军的职务,这样才行。”

  齐景公答应了田穰苴的要求,决定派宠臣庄贾担此重任。

  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之后,便到庄府拜会了庄贾,并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出发。

  第二天,田穰苴提前来到军营,布置好观测时间的标杆和滴漏,等候庄贾。与此同时,庄府里热闹非凡。庄贾的朋友听说他要出征,纷纷上门为他送行。这个祝庄贾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那个说大王选您当监军,齐军一定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说得庄贾飘飘然,很是得意。

  庄贾向来骄横,这次,他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又是监军,根本就没有把田穰苴与他约定的时间当回事。于是,就留下前来为他送行的朋友喝起酒来。手下人提醒他,他仍不以为然。

  到了正午,太阳格外耀眼。军营的广场上军旗飘扬,几个方阵的士兵排列整齐,整装待发。田穰苴推倒了标杆,放了滴漏里的水,站在高台上向大营外眺望,仍不见庄贾的人影,就叫副将派人去请监军大人,自己独自到军营内指挥操练,检阅军队,宣布军规军纪。

  庄府里,众人酒喝得正酣。庄贾满脸通红地招呼着他的那些朋友,门丁来报,说正午已过,门口有士兵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庄贾听了,不屑一顾,并嘲讽说:“小平头当将军,总把鸡毛当令箭,时间就那么重要吗?时间到了又怎么样?”

  下午,齐军大营广场上,操练完毕的将士们,依然排列着整齐的方队,在等候出发的命令。田穰苴看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说:“两个时辰过去了,有劳副将亲自到庄府去一趟,务必当面告诉监军大人,出征将士已经恭候他多时了。”

  副将来到庄府,只见里面一帮人已经喝得七倒八歪,乱作一团。庄贾见副将进来,摇晃着身子指责道:“大胆!你为何擅自闯进?”副将禀报庄贾,说是奉田穰苴之命前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庄贾不耐烦地说:“你先回去告诉他,就说我马上就到。”

  忽有快马来报,又有一城失守。田穰苴听后,眉头紧锁,准备亲自到庄府去请庄贾。正在这时,庄贾从马车上下来,晃晃悠悠进了军营大门。田穰苴疾步上前,指责庄贾为何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军营。庄贾却像没有什么事似的,笑嘻嘻地说:“几个朋友送行,陪他们喝了点酒,因而来迟。”

  田穰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严肃地说道:“监军大人,你可知道,将领在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到了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拿起鼓槌击鼓作战的时刻,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生命。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灵涂炭,大王也寝食难安。就这几个时辰,我们又丢了一座城池。在这种时候,你作为监军,还说什么送行。”

  说到这里,田穰苴叫来军法官问道:“按照军法,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

  庄贾忙派人骑快马去报告齐景公,向齐景公求助。但是,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田穰苴已下令把庄贾斩了,并告示三军。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

  又过了好一会儿,齐景公派的使者拿着符节前来赦免庄贾,鞭马急跑来到军营。田穰苴说:“将帅在军队里,对于君王的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接着又问军法官:“有人在军营中鞭马急跑,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回答:“按律应当斩首。”使者吓坏了。田穰苴说道:“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处死的。”于是就斩了使者的随从,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并告示三军。然后让使者回去汇报,军队开始出发。

征战凯旋

  将士们看到田穰苴说话算数,治军有方,有法必依,铁面无私,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交战,就吓得慌忙退走了。燕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连忙从黄河南岸退到了黄河北岸。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齐军凯旋时,齐景公和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按照礼节慰劳全体将士。齐景公不但没有为杀庄贾的事怪罪田穰苴,而且还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

  治军贵在严,领军须有威;治军不严,将领无威,军队就不可能有战斗力,而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从严治军就是要以法治军,树立军法军纪的权威。将领就是要通过严格执法执纪来树立威严,严格执法执纪也是一种守信。司马穰苴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杀了不守约定、违反军法军纪的监军庄贾,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教育了将士,从而增强了齐军的战斗力,击退了敌军,收复了失地 。

抑郁以终

  田氏家族的势力在齐国日益发展,引起大夫(古代官名)鲍氏、国氏、高氏的不满。

  一天,齐景公在宫中饮酒取乐,一直喝到晚上,意犹未尽,便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的宅第,要与晏婴夜饮一番,被晏婴规劝拒绝了。

  离开晏婴的府第,齐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来到田穰苴的家中。

  田穰苴听说齐景公深夜造访,忙穿上戎装,持戟迎接出门,急问:“是有诸侯发兵了?还是有大臣反叛了?”

  齐景公笑着说:“没有。”

  田穰苴又问:“那您为什么深夜来我家?”

  齐景公说:“想到将军军务劳苦,想和将军共饮。”

  田穰苴回答说:“陪国君饮酒享乐,君王身边本就有这样的人,这不是大臣的职份,臣不敢从命。”

  齐景公于是去了大夫梁丘的家里喝酒。次日,晏婴与田穰苴都上朝进谏,劝齐景公不应该深夜到臣子家饮酒。于是,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

  齐景公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田穰苴辞退了。田穰苴被贬后,心情忧郁,不久病故。

墓地

  田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墓高10米,南北25米,东西38米,保存完好。

猜你喜欢

  • 杨恽

    杨恽(?—前45),西汉家。字子幼,汉族,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宣帝时曾任左曹,后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其文章《报孙会宗书》被后人认为颇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风格。

  • 韬光

    唐僧。蜀人。穆宗时结茅杭州灵隐寺西峰巢枸坞。刺史白居易重其道,题其堂曰法安。居易尝具馔饭之,邀以诗,韬光亦以诗报之,不赴。

  • 韦贯之

    (760—821)唐京兆杜陵人,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称。德宗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初为右补阙,寻转礼部员外郎。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词理恳切,竟罢之。迁中书舍人,改礼部侍郎。凡二年,所选之士大抵抑浮华,先行实,由是趋竞者稍息。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贯之为相,严身律下,门无杂宾。为左补阙张宿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出为湖南观察使。穆宗即位,擢为河南尹,征拜工部尚书,未行而卒。谥贞,后更谥文。

  • 苏武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 刘邺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李德裕在地方上为官时长期担任其幕僚。唐武宗年间,李德裕成为权相,刘三复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命令下,刘三复上了一封表章,而后故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妻子裴夫人被处死,其时刘从谏的养子也是亲侄子刘稹正在反叛朝廷。上表不久,刘三复病亡。刘三复去世时,刘邺才五六岁,已能背诗,李德裕出于怜爱,带他回家和诸子一同学习。846年,武宗驾崩,皇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靠山,在长江、钱塘江地区游荡,作文养活自己。他的写作才能在当地闻名了。

  • 尉迟匡

    唐幽并人。玄宗时进士。因连年不第,乃于开元末投书宰相李林甫,语多讥刺。林甫得书大怒,匡畏而退居林墅。亦能诗。

  •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江盈科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 黄易

    (1744—1802)浙江钱塘人,字小松。官山东济宁运河同知,于河防事宜及漕运诸务筹画备至。嗜金石,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工诗文,善填词,精于摹印。画墨梅有逸致。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诗》、《秋盦词草》。

  • 王褒2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子王鼒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