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ǔ

鲁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于鲁,后鲁国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氏。鲜卑族中也有以鲁为姓者。

古鲁国,包括现在山东西南部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秦汉时,鲁姓向关中迁徙,东汉中期以后,向河南、安徽、江苏一带迁移繁衍。三国前后,鲁肃子孙散居江南各处。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江东一带。宋元时期,鲁姓入湖广。明初,鲁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前,山东鲁姓迅速发展,并有很多人闯关东到东北谋生,亦有临海之鲁姓远赴台湾,进而播迁海外。现在鲁姓尤以山东、安徽为多。

历史人物有鲁仲连,战国学者、著名辩士。他好持高节,善谋略却不肯仕宦任职,为人排忧释难而一无所取。游于赵,适逢秦兵围赵,鲁仲连曾以利害进说平原君,劝阻尊秦昭王为帝,面折辩者,使邯郸围解。鲁班,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曾创造攻城的云梯。相传曾发明了多种木制工具。鲁恭,东汉大臣。和帝时,拜《鲁诗》博士。任中牟令时,以德为治,产生很大影响。鲁肃,三国时期孙权部将,曾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九位。


周公子伯禽封鲁,顷王三十四代九百余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扶风、新蔡。(见《元和姓纂》)

鲁出姬姓,周公子伯禽所封,至鲁顷公灭于楚,迁下邑,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谱》)

▲<三国吴>鲁肃,东城人,孙权谋士。<宋>鲁宗贵,钱塘人,画家。<清>鲁超,会稽人,广东布政使。

猜你喜欢

  • 邁庫哩

    读音:Màikùli【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塔青阿之妻为迈库哩氏(260)。

  • 古諾恩

    读音:Gǔnuò’ēn【综】 清正白旗满洲领催布萨哩之妻为古诺恩氏(260)。

  • 飛廉

    读音:Fēilián【源】 ①秦嬴姓,后分封,以国为氏,见《史记》(6,12,60)。②商臣仲衍之裔处父,号飞廉氏,其后因氏,见《姓考》(17,62)。 【人】 飞廉安国,汉时光禄大夫,见《汉书》(6

  • 賈魯各

    读音:Jiǎlǔgè【综】 裕固族姓。世居甘肃肃南,属罗儿家部落,清末民初采用汉姓贾(198)。

  • 滕叔

    读音:téng shū【源】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为滕侯,史称滕叔绣,其后为氏(6,7,12,15,17)。 【人】滕叔辛,楚考烈王时大夫(12)。历史上罕见

  • 副吕

    读音:fù lǚ【综】 北魏时改代北副吕氏为副氏,一说改为吕氏(7,12,17,44,62)。亦作富陵(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改为吕氏”,又云: “副吕

  • 读音:huà【源】 ①见《姓苑》(7,9,12,15)。相传黄帝臣化狐(一作货狐、化狄)之后(17,60)。 ②清镶蓝旗满洲前锋祥泰之妻为化氏(260)。 【望】南越(17,60,418)。 【布】分

  • 三㐾

    读音:Sānyuán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词典》亦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希姓录》云:“源于子姓。 ‘微子之后’。”查字书无“㐾”字, 疑乃“伉”字

  • 哈勒斌

    读音:Hàlèbīn【综】 清时满洲人姓。哈勒斌杜嘎尔,清满洲正蓝旗人,历任宁夏副都统、察哈尔副都统、乌里雅苏台办事大臣,乌鲁木齐将(72,254)。

  • 读音:Fán《姓氏词典》 引 《康熙字典》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