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ù

【源】 ①夏禹之师有郁华,为郁姓之始(60,62)。②楚伐郁林(故城在今广西桂平西),迁其民于郢(故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其后有郁氏(69)。③源出蔚氏,以别蔚姓之支系,见《姓苑》(60,69)。④唐时契丹人姓,见《旧唐书·北狄传》(69)。⑤鲜卑姓。见《三国志》、《晋书》(69)。【变】 一作欝(7,21)。【望】 太原(17,418)。【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郁让,明时山东人,正德中任颍川卫知事(15,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於 《姓苑》,归 “入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宋玉 《高唐赋》 注云: “禹师有鬱华,是鬱姓由来已久,上古仙人有鬱林。” ②其注引 《姓苑》 云:“鬱出太原,与蔚姓通。” 又: 今则简化作 “”,遂与郁姓相汇。

晋代有鬱粥; 明代有鬱让。

猜你喜欢

  • 读音:zhǐ后魏渴侯氏改为纸氏。(见《魏书·官氏志》)

  • 納擇普

    读音:Nàzé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氏。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哈普齊克

    读音:Hàpǔqíkè【综】 清宗室色尔晋之妻为哈普齐克氏(260)。

  • 读音:miào【源】 宋时西羌人姓,见《宋史》(60,62)。亦见《姓苑》(15,21)。【布】 浙江上虞(279)、普陀(297)、福建(92)、台湾彰化(64,68,261)、河南洛阳、河北、北京

  • 读音:Ōu【源】 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瓯(故城在今浙江永嘉西南30里),后因以为氏(6,7,12,15,17)。【变】 古文瓯、沤、欧通用(17,62)。【望】 东越(17,418)

  • 风胡

    读音:fēng hú黄帝时善剑者风胡之后。(见《姓氏考略》)

  • 读音:liàng【源】 古帝颛顼之师柏夷亮父,见《汉书·古今人表》。亮氏当出此(60,62)。亦见《姓苑》(7,12,15)。【变】 或即谅姓(60,62)。【望】 濮阳(17,60,418)。【布】

  • 读音:Lún【源】 相传为黄帝时乐人伶伦氏(一作泠伦)之后,或改为单姓伦氏(7,12,17,60)。【望】 京兆(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1%。尤以河北、

  • 读音:Zhú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竹姓,后改为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而改为竺姓,遂相沿至今。二是出

  • 尼說嵬

    读音:Níshuōwéi【源】 西夏人姓(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