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
【源】 系自姬姓。郑穆公子,字子驷,其孙乞,以王父字为氏(6,7,9,11,17)。【望】 荥阳(17,60,418)。【布】 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 驷偃,春秋时郑大夫(21,61)。驷钓,汉时邬侯,齐王襄之舅(17,6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 郑穆公子子驷之后也, 公子騑字子驷,其孙驷带、驷乞以王父字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春秋时鲁国驷赤之后。”未详其所本,望出荥阳。
春秋时郑有驷偃; 汉代有驷钧; 东汉有驷勋。
【源】 系自姬姓。郑穆公子,字子驷,其孙乞,以王父字为氏(6,7,9,11,17)。【望】 荥阳(17,60,418)。【布】 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 驷偃,春秋时郑大夫(21,61)。驷钓,汉时邬侯,齐王襄之舅(17,6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 郑穆公子子驷之后也, 公子騑字子驷,其孙驷带、驷乞以王父字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春秋时鲁国驷赤之后。”未详其所本,望出荥阳。
春秋时郑有驷偃; 汉代有驷钧; 东汉有驷勋。
读音:Chūtiēduō【综】 藏族姓(房名)。四川阿坝州南坪、平武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杜(249)。
读音:Yāng/Iang【综】 源出不详。湖南湘潭有此姓(373)。
读音:Qiángl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 《世本》 注云: “卫将军文子生慎子会生强梁,因氏焉。”② 《姓氏考略》 注云: 《潜夫论·姓氏志》
读音:Hèshū金代女真族姓氏。为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至清,融为满族。《清通志·氏族略》作“赫书”,世居叶赫、吉林乌拉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Hètǔ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 魏孝武赐侯植为贺吐氏。一作贺屯氏。”
读音:A-zhōng【综】 彝族姓。属冷伍家支,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读音:Jīnlèduōlā珞巴族姓氏。乃奴隶氏族之姓,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之金勒氏 (族)。金勒,主人姓,多拉,本人始祖名,以为氏。氏氏连排而为新姓。
读音:Mòniǔyú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考略》 亦收并注其源:①其引 《于烈碑》 云: “远祖之在幽州者,世有部落,阴山之北有山号万纽于者,奕叶居之
读音:Mài【源】 ①见《奇姓通》(21)。②清满洲人姓(260)。【布】 北京昌平、河北易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迈文麟,明时湖南慈利人,正统中江西右参政(21,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
读音:Chuí【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亦收,“唐有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