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读音:Gānxiān【源】 周惠王少子太子带,即甘昭公,其子甘成公之后有甘先氏、甘庄氏、甘士氏,见《路史》(17,60)。作〔甘光〕(7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甘莊(庄
读音:Luò’ěr【综】 彝族姓。四川普格县瓦洛乡有此姓(210)。
读音:ā fú gān【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
读音:zhuān qú匈奴有此姓。(见《汉书·匈奴传》)
读音:Sàdáhā【综】 清满洲镶蓝旗有萨达哈氏(259)。
读音:páo【源】 系自姒姓。夏禹封伏羲(一作庖羲、即太昊)之裔于庖,其后以国为氏(17,19,21,60)。亦见《姓苑》(15,21)。【人】 庖丁,《庄子》中人物,善解牛(9)。罕见姓氏。《姓氏考
读音:Zhūtí【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Eùlèzhá【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穆克登布之妻为布勒扎氏(260)。
读音:Hǎdá'nàlá《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乾隆时贵州粮驿道国梁姓此氏,本名纳国栋。”
读音:Dàlí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左传》注云: “高阳才子有大临,后以为氏。”②“卫大夫大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