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uò

【源】 ①舜友有雒陶,为雒姓之始(60,62)。②春秋时雒国(故城在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之雒阳故城),为任姓小国,后以国为氏(17)。③此姓乃以水为氏。雒水即洛水,源出陕西雒南县冢岭山,汉火行忌水,故去水加隹(7,60,62)。【望】 河南(418)。【变】 或作洛、络(17)。【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雒功,汉时人,见《印薮》(21)。雒昂,明时陕西三原人,嘉靖进士,历右副部御史,巡抚河南(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黑龙江省之嫩江,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辛集、围场,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据《汉书·古今人表》云: “舜友雒陶,为雒姓之始。一作 ‘雄陶’。” (按: 为“雄陶”者,岂雄姓之始耶?姑存疑。) ②其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 转引 《汉书·注》 云: “汉火行忌水,故去 ‘水’ 加‘隹’,此姓乃以水为氏。” 依此说,则雒氏当由 “”氏所改。“火行忌水,故去 ‘水’ 加 ‘隹’” 之说近乎玄妙,漢 (汉) 真个 “火行忌水”,何以 “漢 (汉)”命国?何不将“”亦“去水加隹”而为 “難 (难)”国?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汉代有雒功; 明代有雒佥,洪武间都御史; 又有雒铭,弘治进士; 又有雒昂,副都御史。

猜你喜欢

  • 比夏

    读音:Bǐxià珞巴族姓氏。出自崩如部落。本父系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泠州

    读音:líng zhōu【综】 相传为周景王时泠州鸠之后(6,7,12)。然宋邓名世与清张澍均认为州鸠为周景王伶人,泠州非复姓,后世亦无此姓(7,26)。但,《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中有泠州氏(63)。

  • 持黎

    读音:Chílí《姓氏词典》引《宋书》收载。其注称: “南朝宋有持黎跋摩”,未详其源。

  • 读音:Shì【源】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势都儿。

  • 读音:Lí【源】 春秋时齐有犂邑,亦称犂丘(故城在今山东禹城与济阳之间),封食于此邑者之子孙遂以邑为氏(60,62)。【变】 即黎(17,60)。【望】 齐郡(17,418)。【布】 四川成都(91)

  • 读音:chú刍氏,见《姓苑》。本姓邹,去邑或为刍。(见《姓考》)楚君负刍之后,负刍失国,后人以为氏,又或李刍积者,以职为氏。(见《姓氏考略》)

  • 读音:Jǐn/Jii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读音:dǎ【源】 ①见《姓苑》(15,21)。②宋时丹眉流国使臣有打吉、打腊,见《宋史》(60,62)。【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60,62)。今大陆仍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

  • 威古特

    读音:Wēigǔ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清正黄旗蒙古领催色尔固朗之妻威武特氏,镶蓝旗蒙古护军甘珠尔之妻为魏古特氏(260),〔威武特〕、〔魏古特〕等似均为威

  • 仰不來木

    读音:Yǎngbùlàimù【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