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íng

【源】 ①伏羲裔孙、商时诸侯逢伯陵之后(60,62)。②尧帝之子为丹朱,丹朱之孙为陵,其后有陵氏(17,60,62)。③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陵尹喜之后,以官为氏,见《姓考》(17)。④鈆陵卓子之后改姓陵,见《吕氏春秋》(9)。⑤春秋时陵子寿胡之后,见《姓源》(17)。【望】 南阳(17,418)。【布】 江苏武进(314)、湖南攸县(283)、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浙江萧山(209)、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陵茂,明时高邮州人,永乐中任滦州同知(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阳泉,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载其源: ①“当出伏羲裔孙——商诸侯逢伯陵之后。” ② “或丹朱孙陵之后。”丹朱,帝尧之子。此皆以名为氏。

明代有陵茂,高邮人,永乐中任滦州同知; 又有陵云,通道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yún【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芸贤(一作芸质),本云姓,后从草改为芸,见《风俗通》(1,6,15,21)。②春秋时䢵国(即郧国,故城在今湖北安陆)为楚所灭,其后有云氏、员氏、云氏、芸

  • 读音:zhèng【综】 《汉书·郊祀志》有燕人正伯桥,秦始皇时为仙方(7)。亦见《史记·封禅书)(60)。唯此读平声(60)。王素存认为正(Zhēng,Zhèng)两姓发音不同,姓亦不同(63)。但《

  • 胥餘

    读音:Xūyú【综】 《庄子·大宗师》有胥馀纪他(2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庄子》 有胥馀纪他。” (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庄子·大宗师

  • 读音:Pān【源】 见《中华姓府》(63)。河南林县(343)、云南东川(380)、浙江萧山(209)、江西宁都(280)、陕西柞水、山西太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马

  • 读音:Jué【源】 见《姓苑》(444)。《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㻕,一种玉石,或以此为姓,如琼、 玖、 琚之类。)

  • 斗納

    读音:Dǒunà【综】 元时丞相淮安忠武王之妻为斗纳氏(23,63)。《辽金元姓谱》有斗奴氏(33)。〔斗奴〕似系斗纳之异译。

  • 阿織

    读音:Āzhī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

  • 读音:xiū【源】 ①古时休国在颍川(故城在今河南禹县),见《国名纪》(17),以国为氏;见《姓考》(17)。②汉时封楚元王之子富为休侯(休,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25里),以邑为氏,见《史记·年表》(6

  • 弇岡

    读音:Nángǎng【综】 《庄子》有弇冈吊(17,62)。或系虚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