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ū

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建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其子孙中后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丘氏。清朝时,避孔子名讳,将“”改为“”,二姓原为一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氏,出自妫姓。春秋时期陈国宛丘、邾国若丘的居民都以“”为姓氏。

春秋时,邱姓聚居于今山东一带。晋代已有邱姓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古等地。南北朝至五代,邱姓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地。唐初又有中原邱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进入福建。宋代,邱氏称盛于福建,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邱姓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邱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为多。

邱姓历史人物有邱处机,也作丘处机,自号长春子,为全真教七子之一,十九岁时拜王重阳为师,出家为全真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召见,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邱少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抗美援朝时,为了不暴露自己部队潜伏的位置,他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一位。


【源】 ①本丘氏,汉以后有避孔子名讳者,改丘为邱氏,见《字典》(62)。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23)。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秋佳氏后改姓邱氏(180)。今满族姓(344)。③清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斗门磨沙(一名瓦白果)土千总为邱氏,民族不详(253)。④彝(130)、蒙古(344)、土家(387)、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吴兴(17)。【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大约为丘氏人口7倍。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50%。【人】 邱俊,汉时持节江淮。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86)。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回、侗、苗、朝鲜、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太公封於齐而都营邱,其支庶居於营邱者,以邱为氏。” ②郑樵又注: “ 《左传》 有邾大夫邱弱。邱世居扶风。”“邱弱”,或作 “丘弱”,《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丘氏》 云: “邾有丘弱,后亦为 (丘) 氏。” ③郑樵又注: “又有邱林氏、邱敦氏并改为邱氏。”④或为丘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 载: “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特旨命汉人姓与至圣讳 (按: 指与孔丘名字) 同者,俱加邑旁改为邱氏。” 因此,《姓氏急就篇·丘氏》所列诸丘,俱改为 “”: 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 又邾有丘弱,后亦为氏; 又 《风俗通》鲁左丘明之后; 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庶以地为氏……又后魏丘敦氏改丘氏。⑤为满族秋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隋代有邱和; 明代有邱浚。

猜你喜欢

  • 哈來

    读音:Hàlái【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郁原甄

    读音:yù yuán zhī郁原甄氏改为甄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甄氏。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作 “郁都甄” (按: 《姓

  • 陽劉

    读音:Yángliú【综】 系阳、刘二单姓合成。今湖南城步有此姓。

  • 楚墨特

    读音:Chǔmòtè【综】清正黄旗蒙古护军达兰泰之妻为楚墨特氏(260)。

  • 读音:qín【源】 见《万姓统谱》(15,21,60)。一云,即勤氏,后人因事加心(60,63)。【布】 湖南浏阳多此姓(60,63)。【人】 懃铉,宋时浏阳人,元祐时进士(15)。懃会,明时浏阳人,

  • 扎賴

    读音:Zhālà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西拉塔拉(一作锡拉塔拉)(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塔拉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tuó【音】 亦音他(Tā)(12,15)。【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佗世卿之后(60,62)。②春秋时卫庾公之佗之后(60,62)。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佗成之后,见《世本》(17)。【变】 一作它(

  • 陳方

    读音:Chénfāng【综】 明时凤阳定远人陈方亮,官镇国将军,本姓陈,育于方翁,太祖赐姓陈方,以继二家之宗,见《宋濂集》(60,62)。历史上复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宋濂集

  • 大心

    读音:dà xīn【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令尹得臣之子,字大心,其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2,21,60)。【人】 大心子成,春秋楚襄王时黄邑大夫(7,

  • 顧相

    读音:Gùxiānɡ【源】 太昊伏羲氏之裔,巴子有五子,为五姓,巴、樊、瞫、相、郑,世居武落山。有赤黑二穴,巴氏居赤穴,四姓居黑穴。专有君长,共立巴氏子务相,是为廪君,徙居夷城,其后有顾相氏、务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