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赫連

赫連

读音:Hèlián

【源】①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姓铁弗。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赫连勃勃改姓诏书:“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即铁弗)为氏,庶联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7,21,69,70)。”夏国后为吐谷浑慕璝所灭,其族并入吐谷浑(44,70)。故称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60,62)。②系由綦连氏所改(70)。【变】①北周时夏州总管、乐川郡公赫连达之曾祖库多汉,因避难曾改姓杜,见《周书》(27)。②河南新乡赫连氏改为郝氏(252)。【望】朔方(17,418)。【布】上海嘉定(351)、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赫连昌,勃勃之子,魏太武擒昌,诏昌尚始平公主,封秦王,坐谋反伏诛(61)。赫连铎,唐时本吐谷浑部酋,官阴山府都督(70)。


现行较罕见之复姓。今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大同、临汾、榆次、忻州,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刘去卑之后也。去卑,独孤氏之祖也。勃勃僭帝号称夏,都朔方,自云赫赫连天,因以为氏。” 《中文大字典》 据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亦注:“本匈奴刘去卑之后。传至勃勃,僭称夏王,下书曰: 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 ‘赫连’ 氏。” 《姓氏考略》 引 《夏录》 亦注: “其先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姓铁弗。勃勃称王於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 ②又注:“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 则此当出自鲜卑族。

北周有赫连·达,武时大将军; 北齐有赫连·子悦; 唐代有赫连·韬,漳浦人。

猜你喜欢

  • 娃米

    读音:Wámǐ【综】 苦聪人姓。世居云南金平茨通坝乡大寨郭周(即黑苦聪人)人姓,汉姓为朱(134)。

  • 读音:Niǔ钮姓以职业为氏。春秋时吴国有钮宣义,其先祖为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百工”之长,故后人以职业为姓。钮姓发源于今江浙一带。今尤以江浙及华北地区为多。钮姓历史人物有钮纬,明代藏书家。先在朝为官

  • 读音:Téng滕氏起源主要有二。一是据说为黄帝后裔姓氏之一。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待姓者十四人。”滕姓便是其中之一。二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

  • 苑羊

    读音:yuàn yáng【源】 春秋时莒大夫苑羊牧之之后(11,12,60)。【变】一作〔菀羊〕(17,19)。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左传》莒大夫苑羊牧之后。”

  • 查拉幇克

    读音:Zhālābāngkè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汉意为“桦树”——因天旱少雨,人赖以桦树汁得活,因以查拉帮克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鄂伦春族》。

  • 瑚扎哈里

    读音:Húzāhālǐ【综】清镶黄旗满洲鸟枪护军花尚阿之妻为瑚扎哈里氏(260)。

  • 读音:wéi楚公族有围氏。(见《路史》)

  • 司揭

    读音:Sījiē《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揭”乃“褐”之误。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Zhǐ《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未详其源。(按:“枳”似桔而实小,苦涩难食,可入药。《晏子春秋》:“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於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疑即指此物以为氏。)

  • 呼倫

    读音:Hūlún《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其注 “扈伦”云: “亦作 ‘呼伦’,或 ‘忽刺温’。明代黑龙江女真族姓氏。原有乌拉和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赫两部加入,乃称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