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è

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姓。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改为同义“”字。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复姓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

贺姓得姓在今浙江绍兴一带,魏晋时,会稽贺姓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后来,贺姓南迁,南方贺姓家族分布更广。鲜卑所改贺姓,逐渐在北方形成河南郡、广平郡两大郡望。唐朝,会稽之贺姓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唐宋之际,贺姓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北方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明初,贺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贺姓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姓尤以湖南、山西两省为多。

贺姓历史人物有贺循,东晋名臣。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贺若弼,隋将。有大志,骁勇善射骑,博涉书史。献灭陈十策,为文帝所重。贺知章,唐著名诗人。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工书法,与李白、张旭等相友善,时称“醉中八仙”。贺铸,北宋词人。生性豪爽,不畏权贵,好论时政、人物及理财之道。工诗文,尤长于词。其《青玉案》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人赞赏。世称“贺梅子”。贺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领导过南昌起义,参加过多次战役,骁勇善战。

贺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位。


贺氏即庆氏也,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

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后俱改为贺氐。(见《魏书·官氏志》)

▲〈三国吴〉贺邵,中书令。〈宋〉贺铸,卫州人,词人。〈清〉贺金昆,钱塘人,画家。

猜你喜欢

  • 阿里侃

    读音:Ālǐkǎn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 “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风俗史》 亦载,其注云: “后改为何氏。”

  • 永舒布

    读音:Yǒngshūbù【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红旗、呼伦贝尔镶白旗中均有永舒布氏(260)。又,清驻防新巴尔虎镶白旗中有永西布氏,世居呼伦贝尔。又,清驻防镶白旗中有永舍布氏(259),〔永西布〕、〔永

  • 菟賴

    读音:Tùlài【综】 代北姓。后改为就氏(12,27,44,60)。亦作〔菟颊〕(7),〔寃赖〕(17,27),均误。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单姓“就”。

  • 读音:Hé《姓氏词典》引 《广韵》收载,未详其源。(按:疑为貉之不规范简化字。)

  • 張若

    读音:Zhāngruò《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bǐ笔,见《姓苑》。

  • 僕蘭

    读音:Púlán【综】 北魏时内迁诸姓之一,后改为仆氏,见《魏书·官氏志》(7,9,17,24,44)。亦作〔仆阑〕(70)。【望】 河南(44)。【布】 清时浙江吴兴有此姓(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

  • 噶爾哇

    读音:Gáěrwā藏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松贊干布时有噶尔哇·东贊宇松。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或作 “噶尔”,参见该条。

  • 訾陬

    读音:zī zōu【源】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时诸侯有訾陬,以国为氏。帝喾妃訾陬氏女是也(7,12,60)。【变】 《史记》作陬訾氏(12)。亦作〔訾娵〕(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 東户

    读音:Dōngh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引 《奇姓通》云: “东户季子家语,子思曰:“东户季子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又,《姓氏词典》引 《希姓录》亦收。其注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