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羅
【综】 西夏人姓。宋环州种朴获夏之赏罗鄂齐尔家属(24,40,63)。
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宋环州种朴获(西)夏赏罗鄂齐尔家属。”未详其源。
【综】 西夏人姓。宋环州种朴获夏之赏罗鄂齐尔家属(24,40,63)。
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宋环州种朴获(西)夏赏罗鄂齐尔家属。”未详其源。
读音:Dǎo【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河北之东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东光县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shàng chéng【源】 春秋时楚有上成氏,见《路史》(60)。【人】 上成公,东汉时密县人,传说得仙,白日升天(6,17,21)。一作“卜成公”(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Fùshē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9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Yú俞姓相传为黄帝臣跗之后。黄帝时有名医跗,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跗又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称为俞氏。另外出
读音:Zhuō【源】 见《康熙字典》(80)。系古文卓字,异形而分为二姓(63)。《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康熙字典》注云: “系卓姓分族。”
读音:Májiǎ【源】 彝族姓(375)。
读音:shì gài【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士丐之后,见《元和姓纂》(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晋士氏之子士丐之后也。”此以名、氏为氏。
读音:yá【音】 又音语(Yǔ)(15,16)。【源】 系自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故城在今陕西澄城北),亦谓之彭衙,因氏(7,9,12,15,17)。亦见《姓苑》(15)。【望】 江夏(17,418
读音:Bǎi【源】①摆夷,为僰人(白族先民)之一族,居四川、云南,或以族名为氏(62)。②回族姓(380)。【布】云南东川(380)、河南扶沟(281)、临颍(339)、新疆呼图壁(342)、伊吾(3
读音:Shā【源】 见《姓苑》(15,21,60)。古时朝鲜南部有马韩国,有杀奚之官,见《后汉书·东夷传》。后人或以官为氏(60,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