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音】 谭氏有谈(Tán)、寻(Xún)二音(17,19,63)。参见谭(Xún)姓。【源】 ①谭国,春秋时姒姓小国。在济州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山镇),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7,9,11,12,76)。②巴南大姓有谭氏,相传为盘瓠之后(21,60)。但《姓氏辩误》载:“巴南之姓为瞫,音審,不作谭”(25)。待考。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景颇族勒羊氏,汉姓为谭(166)。⑤壮(109)、毛南(110,111)、瑶(119)、彝(130)、哈尼(137)、鄂伦春(191)、蒙古(344)、土家(387)、回、黎、侗、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弘农(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谭姓约占全国汉族谭姓人口66%。【人】 谭夫吾,周时吴人(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满、蒙、壮、苗、朝鲜、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 本国名,乃 “周不得姓之国”。郑樵云: 子爵,庄十年齐灭之。今齐州历城有古谭城,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考略》 据 《姓谱》亦注: “周有谭国,齐桓公灭之。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 (按:《姓氏词典》 称此“为周代封国。”赢姓。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明苏平仲 《谭氏家谱·序》则云: “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三十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 (按: ‘宫’ 当为 ‘莒’ 之误),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三家所言,大同小异,唯苏平仲公指出谭为姒姓之国,故此之谭氏,以国为氏,系出姒姓。②或为盘瓠之后。郑樵又据 《姓氏急就章》注云: 汉有谭平,定巴南六姓有谭氏。盘瓠之后(瓠,《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通志》 作 “”,误)。③壮族之谭姓,乃壮语之音译,汉意为水塘之意,以之为姓。④毛难族之谭姓。则由汉族谭姓融入。其《谭家世谱》称“其先祖谭胜(按: ‘胜’ 或作 ‘腾’),功於明代,到广西落籍。”其 《覃家祖谱》亦有类似记载,称“其先祖谭三孝,于明朝初期从湖南常德府武陵迁来。” (按: 依此说,其当源於郑樵所说汉 “巴南六姓” 之一的谭氏,盘瓠之后。) ⑤土家族之谭姓,则由瞫姓所改,“”——“巴郡南郡蛮”五姓之一。或称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等姓。注③、④、⑤见《中国人的姓名》。望出弘农。

汉代有谭峭,又有谭贤、谭平定; 唐代有谭忠,宪宗时为燕牙将; 宋代有谭惟寅,高要人,江西提刑; 清代有谭嗣同。

猜你喜欢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扎雅扎喇

    读音:Zhāyǎzhā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雅兰(23,63,180,260)。【人】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阿什图之妻为扎雅扎喇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兰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 瓮吉歹

    读音:Wèngjí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瓮吉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昂吉岱〕(24)。

  • 读音:Shī【源】 ①古者掌乐之官曰师,因以为氏,见《姓谱》(60,62)。②周时师尹(太子之相称师尹)之后,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12,17,60)。③师,乐人瞽者(瞎子)之称。自春秋时晋师旷

  • 通顔覺羅

    读音:Tōngyánjuéluó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尔呼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Bāng【源】 或为邦姓所改(62)。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无此字。

  • 读音:cuò宋有大夫西乡错,后为氏。(见《世本》)错,宋太宰之后。(见《广韵》)

  • 读音:sì【源】 春秋时宋大夫肆臣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6,12,17,60)。【望】 渔阳(17,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肆敏,汉时渔阳太守(1,21)。现行较

  • 读音:C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Jùn【音】 又音俊(Jùn)(73)。【源】 见《新编千家姓》(73)。浚,春秋时卫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南,或以邑为氏(91)。【布】 北京、上海、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