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éi

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封地为姓氏,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伯益子孙封于(péi)邑(今山西闻喜),至六世孙苹陵,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君,他以祖辈的封地为姓氏,去掉“邑”字,改加“衣”字,为裴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为颛顼的后代,春秋时,晋平公封颛顼后代鍼于周川裴中(今陕西岐山北),称为裴君,其后代遂以裴为姓。

裴姓发源于山西。早期的裴姓,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到了西晋时期,尤其在“永嘉之乱”之后,随着大批移民南迁,裴姓散居江南,并逐渐向全国各地发展。

裴姓历史人物有裴楷,西晋名士,仪容俊爽,时称“玉人”,精《老子》《易经》。《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反映他机变的故事,晋武帝登基后,曾卜卦预测西晋命运,得了个“一’字,以为只有一世,颇不高兴,大臣们也相顾失色,裴楷却依照何晏《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贞”,使得场面改观。裴度,唐朝宰相,任职期间力主削藩。其“威望德业”一直为世所重,当时人评论古今将相,皆“推度为首”,甚至西南夷、西域郡主“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可见其影响之大。唐后的许多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司马光、欧阳修、李贽等人,都称赞裴度“以身系国家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

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七位。


【源】 ①系自嬴姓。颛顼之裔孙伯益之后有秦非子,秦非子之后封��乡(故城在今山西闻喜裴氏村),因以为��氏。其后裔陵,因功封为解邑(故城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君,乃去邑从衣为裴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出风姓。晋平公封颛顼帝之裔孙鍼于周川之裴中,号裴君,后有裴氏(7,15,21,60)。③疏勒国(亦作佉沙),其人文身碧瞳,其王姓裴,见《西域传》(69)。唐时西域疏勒王裴夷键降唐封为右骁骑大将军,其后为裴氏(12,70)。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培佳氏后改为裴氏(180)。今满族姓(344)。⑤京(104)、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京兆(17,60,7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人】 裴陵,周僖王封其为解邑君,河东闻喜裴俱陵之后裔(15,21)。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唐书·世系表》云: “系姓赢姓。伯益后非子之支孙封��乡, 因以为氏。 后徙封, 乃去邑从衣为‘裴’。”(按:此依《集韵》“符非切”;《汉语大字典》音féi,未注明其为姓。)②又注: “晋平公封颛顼帝之孙鍼於周川之裴中, 号裴君, 后有裴氏。 望出河东。”

今多音péi,亦为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司鸿

    读音:sī hóng古有司鸿苟、为古司鸿祀者之后。(见《风俗通》)。

  • 阿蒲

    读音:Āpú《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北周有阿蒲恭拂,唐有阿蒲罗拔。”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 若久

    读音:ruò jiǔ【综】 后燕鲜卑人有若久氏,步兵校尉若久和,见《后燕录》(6,12,17,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乃鲜卑姓。后燕有若久·和,步兵校尉。

  • 奥布特克基爾

    读音:Àobùtèkèjīěr鄂温克族姓氏,世居陈巴尔虎旗。《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Zhàn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春秋时居于湛(今河南宝丰一带)的人,以地名为姓。二是源于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后族人把斟灌二字各取一半,合成湛姓。湛姓历史人物有湛贲,唐

  • 读音:Ní【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科勒特斯

    读音:Kēlètèsī锡伯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柯”,盖取科勒特斯之首音谐汉字“柯”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 索爾濟

    读音:Suǒěrj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变】 亦作〔布尔齐〕(180)。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满八旗之镶蓝旗人塔那喀,即姓索尔济氏,世居乌

  • ⾻勒

    读音:Gǔlē【源】 西夏人姓(95)。【人】 骨勒茂才,西夏时人,著有《番汉合时掌中珠》一书(240)。

  • 柏常

    读音:Bǎicháng【源】 古帝柏皇氏之后有柏常氏,见《路史》(60,62)。一说,为黄帝之臣地官柏常之后(17)。亦即伯常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