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ū

【源】 ①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9,11,12,17,60)。②汉、晋时辽东乌桓有苏氏(60,62)。③北周武帝时有苏祗婆,西域龟兹人,见《隋书》(242)。④北魏时改拔略氏为苏氏(6,12,60,70)。⑤西夏人姓(95)。⑥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又,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清满洲八旗姓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后均改为苏氏(180)。今满族姓(344)。⑦明清时云南保山县水眼巡检司土巡检为苏氏,系白族(242)。今白族姓(138)。⑧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此姓(259)。今蒙古族姓(344)。⑨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201,433)。⑩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198)。⑪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195)。⑫羌族苏蟒达房名(相当于汉族之姓),汉姓为苏(194)。⑬达斡尔族乌尔克氏,汉姓为苏(189)。⑭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130)。⑮京(105)、瑶(119,225)、藏(255)、土家(387)、回、黎、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武功(17,418)、扶风、武邑、蓝田、洛阳(21,60)。【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20%。【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苏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武田、武岗、武山、安武等,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苏姓(65)。【人】 苏从,春秋时楚大夫(21)。苏轼,宋时眉山人,博通经史,自号东坡居士,元祐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61),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回、满、白、苗、鲜、彝、傣、壮、水、京、黎、羌、瑶、土、裕固、锡伯、仡佬、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己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按:《中国姓氏大全》例作“苏岔生”,“岔”乃 “忿” 之讹误) 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将其归入 “以邑为氏” 之列。(按: 《姓氏考略》 称其源二: 其据 《唐书·世系表》 注云: “祝融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因氏。” 苏,古国名,或称“有苏”,曾为夏所灭。商复其国,都于温 (其地即今河南温县),故亦称作温。此当以国为氏; 又注: “苏忿生为周司寇。后以为氏。”此则似 “以邑为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 又出蓝田、洛阳。” 与郑说稍异。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苏洵族谱·后录》 云: “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按:《史记·楚世家》 作: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盖 ‘卷章’、‘老童’形近而讹),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 (按:‘矾’或作 ‘樊’) 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 (按: 《史记》 作 ‘参胡’。); 次曰篯, 为彭祖; 次曰来言 (按:‘来言’, 当为 ‘求言’之讹) 为会人; 次曰安,为曹姓; 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 (按: ‘娄’ 当作 ‘数’) 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曹。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并录以供参考; ② 《姓氏考略》 据 《汉书》 注云: “辽东乌桓有苏氏。” ③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又注: “拔略氏改为苏氏。” (按: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 作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其 《后勘记》据《魏书官氏志疏证》 注: “《疏证》 以为 ‘拔’、‘拨’ 音近通用,‘略氏’ 盖 ‘苏氏’ 之讹。”) ④为满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⑤回族之苏姓,由速姓所改。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有速姓,后或谐 “” 音而改为“” 氏。⑥土族之苏姓,则源於 “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 “阻卜”(阴山鞑靼) 之别译,后融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后或取“苏胡·孔” 之首音,谐以 “” 字而为单姓。⑦羌族之苏姓,则来源于 “苏蟒达”,意为 “命不落”。本为房名,遂以为姓。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⑧裕固族之苏姓,则由苏勒都斯氏所改。本为房族名,遂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⑨锡伯族之苏姓,则由苏木尔氏所改。⑩达斡尔族之苏姓,系出苏都礼哈啦,后或取其哈啦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注⑤——⑩见 《中国人的姓名》。

汉代有苏武; 又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 宋代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有文名; 清代有苏谊,杭州人,画家。

猜你喜欢

  • 四婁

    读音:Sìlóu【源】 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魏书·官氏志》亦收,未详其源。(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 新孙

    读音:xīn sūn为新氏之孙者以新孙为氏,如经孙氏、牟孙氏、利孙氏之类。(见《姓氏考略》)

  • 郦山

    读音:lì shān仲衍孙戎胥轩之妻,郦山氏也,盖即骊侯。(见《路史》)又作骊山氏、丽山氏。

  • 少施

    读音:shào sh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惠公子施叔之后有少施氏,见《世本》(17,60)。施叔一作施文(4,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世本》

  • 读音:hēi【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黑肱之后(17)。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黑氏,见《潜夫论》(62)。 ③唐时突厥姓突骑施氏,后改为黄、黑二姓。 ④彝(130)、撒拉、回等民族均有

  • 读音:Yè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沈姓。颛顼后人沈诸梁,字子高,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叶邑的行政长官,故称“叶公”,其后裔以邑名为姓氏,叶邑遂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

  • 楊卜

    读音:Yángbǔ《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杨卜麻叠。”未详其源。

  • 遏捻

    读音:È'niǎn《姓氏词典》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遏捻特勒。”未详其他。

  • 普屯

    读音:pǔ tún【源】 东晋末至隋初,北方鲜卑人有普屯氏(78)。【变】 一说,即普乃氏,后改为周氏(27,4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周书》 云: “辛威赐姓普

  • 馬夭

    读音:Mǎyāo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总论·改氏》 载: “马夭氏改为马官氏。”(按: “马夭”,疑乃 “马矢”之误。矢、夭形近而讹;马官氏,当为马宫氏之误。汉代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