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āo

【源】①萧氏本殷六族之一,周成王以封伯禽,其后无闻(7,11,17,21,60)。②系自子姓。商王帝乙庶子微子启,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故城在今安徽萧县),以为附庸,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9,12,15)。③系自嬴姓。舜臣伯翳(亦作伯益)之后有萧氏(60,62)。④契丹姓,后晋开运末,耶律德光北归,以萧翰(原名小汉,舒噜氏)为宣武节度,留守东京。翰,契丹呼为舅,及将授节钺。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7)。又,辽太祖改后族(契丹)巴哩氏、伊苏济勒氏为萧氏;辽太宗改舒噜氏为萧氏(24)。⑤辽时奚有五世族,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世与辽人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称萧氏(71)。⑥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伊喇氏后改为萧氏(180)。⑦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内氏,汉姓均为萧(161)。⑧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萧、马、杨等(145)。⑨台湾土著(65)、壮(109)、侗(113)、彝(130)、傣(164)、阿昌(142)、土家(387)、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变】南北朝时南齐武帝萧赜以巴东王子响叛,改其萧姓为蛸(12)。 【望】兰陵(17,418),广陵(63)。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为中国人数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69%。 【人】萧大心,春秋时人,宋戴公裔孙(7,9,15)。萧何,汉时沛郡人,高祖刘邦定天下,居功第一,封酇侯,丞相(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固安、乐亭,山东之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左传》 注云: “殷民六族,一为萧氏。” 郑樵注云: “子姓。杜预曰: ‘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 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 此以国为氏。出自乐氏,或云系出自子姓。②《姓氏考略》注云: “伯翳之后孟亏,作土于萧,是为萧孟亏。” 伯翳,亦即 “伯益”;作,这里同“”,赏赐;胙土,犹说“封土”。伯益乃嬴姓之祖,故此亦以国为氏,系出嬴姓。③或为契丹族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 注云: “后族,伊苏济勒氏、巴哩氏,世任国事,(辽) 太祖慕汉高祖皇帝 (刘邦),以伊苏修勒、巴哩比萧相国 (按:指萧何),遂为萧氏。太祖娶舒噜氏,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氏。” 《营卫志·序》云: “部落曰部; 氏族曰族。契丹故俗: 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 有部而不族者,约尼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此言部与族之分合也。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族、外戚二表,是则辽之氏族止有耶律、萧氏也。” 又,《姓氏词典》 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后晋开运(出帝石重贵年号)末,翰为契丹诸部之长,其妹嫁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德光北归时,任命翰为宣武节度使。当时他尚无姓氏,李崧为其制姓名曰萧翰,自是始姓萧,而萧氏女世为契丹后。‘翰’,契丹呼为国舅。” 是萧乃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所改。

汉代有萧何,子姓之裔,汉高祖刘邦之相国; 南朝梁武帝萧衍; 唐代有萧颖土,诗人; 元代有萧月潭,画家; 太平天国有萧朝贵。

猜你喜欢

  • 蒙敦

    读音:Méngdūn【综】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蒙敦氏(256)。

  • 北殷

    读音:běi yīn【源】 北殷,即亳殷,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汤都所在。相传商始祖契所封之国,其后以国为氏(7,11,12,60)。盖春秋时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60),系自子姓(6,21)。历史上

  • 仲长

    读音:zhòng cháng齐后有仲长氏。(见《路史》)▲<汉>仲长统,哲学家。<唐>仲长子光,洛阳人。

  • 读音:Fēng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据说炎帝后人名钜,曾为黄帝师。夏朝时,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今河南封丘西),建封父国,后封父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

  • 烏亮海

    读音:Wūliànghǎi《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有绥远城副都统布颜图,姓此氏。” (按: 疑此为蒙古族姓氏,乃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乌梁海”之别译

  • 琨齊

    读音:Kūnqí【综】清驻防达虎里镶黄旗中有琨齐氏,世居齐齐哈尔城(259,260)。

  • 读音:Ní【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读音:Mé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和色爾

    读音:Héshǎi’ěr【综】 清蒙古人姓(259)。又,清镶黄旗蒙古马甲苏合之妻为和什哈尔氏(260),〔和什哈尔〕似即和色尔之异译。

  • 張莫

    读音:Zhāngmò景颇族姓氏。属载瓦支系,相传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后或改为单姓“张”,盖取张莫之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姓“张”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