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蒙古

蒙古

读音:měng gǔ

【源】①蒙古,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至元太祖并蒙古高原各部,建蒙古国(397)。以部为氏(71)。又,《元史》中称蒙古氏者,乃本部人,以部为氏。而称蒙古某氏者,此乃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赐姓蒙古氏,所谓俾氏族(23,24)。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260)。③元时都元帅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均赐姓蒙古氏(24)。 【望】彭城(71)。 【变】亦作〔忙古〕、〔萌古〕、〔萌骨〕、〔蒙刮〕、〔朦国〕、〔蒙葛〕、〔蒙哥〕、蒙括等(71)。《高丽史》作〔蒙古拽〕(431)。至清亦有改称蒙果者(180)。 【人】蒙古纲,金时咸平府猛安人,本名胡里纲,承安进士,累官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61)。蒙古丑闾,元时元统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5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乃 “蒙兀”之音转,其意为“”。《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金代,为女真族姓氏。其源有二: 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承安二年进士蒙古纲是也; 又,《金史·百官志》 “黑号之姓有蒙古氏,与《元史》所载‘赐姓蒙古氏’者异。”金代有蒙古呼喇,右补阙;又有蒙古满都,大兴主簿。②至元代,则为蒙古族姓氏。其源有别:“本为部名,遂以为氏。元太祖创业于此。”又,或为赐姓:“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并赐姓蒙古氏。”又,“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者,于本姓上加‘蒙古’二字。睿宗时贾实喇本姓贾氏,赐名实喇,俾氏族于蒙古人同。”《续通志·氏族略》按:“元人称蒙古氏者,皆本部人,盖即系籍之义。其别部人来投者,於本姓上加‘蒙古’二字,即所谓‘俾氏族与蒙古人同’也,至察罕、太平之称‘赐’蒙古,究属作史者之讹传耳!”③至清代,仍为蒙古族姓氏。世居土默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乃金、元蒙古氏之后裔。《清通志·氏族略》按:“蒙古本部名。金时有蒙古呼喇、蒙古满都诸人,盖以部为氏;至元太祖入居此部,后创大业,以之赐姓,‘蒙古’遂为元之总部,而蒙古氏为大族。考《元史·列传》中有称蒙古氏者,此本部人,以部为氏者也;有称蒙古某氏者,此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因而赐姓者也。今蒙古中尚有此氏,盖即金、元之遗族,为蒙古诸族中之一姓云。”

猜你喜欢

  • 读音:Yī【源】 见《千家姓》(418),《中国姓氏汇编》(75)。【望】开封(418)。《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uó【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姓氏词典》引《金史》亦收,其注称: “金有活罗”。未详其源。

  • 勞朝

    读音:Láocháo【综】 拉祜族姓。云南金平县茨通坝大寨郭周人(即黑苦聪人)有此姓,汉姓为曹(134)。

  • 读音:Huì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周惠王死后谥号为“惠”,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称为惠姓。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据说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

  • 噶努

    读音:Gá'nǔ【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噶硕克村、噶努山等地(23,63,180,260)。以地为氏(23)。【人】 噶努鄂尔布,清正白旗人,世居噶硕克村,由前锋校从征盖峙山阵亡,赠云骑尉(2

  • 義渠

    读音:Yìqú【源】 西戎义渠(参见义姓),狄国,为秦所灭,子孙氏焉,见《风俗通》(1,7,12,17,60)。【望】陇西(17,418)。【人】义渠安国,汉时光禄大夫(9,21)。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

  • 皇甫

    读音:Huáng fǔ皇甫姓为以官名为姓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后代以“皇甫”为姓。皇甫姓早期居住在河南东部。望族居于安定郡(今宁夏固原)。皇甫姓历史人物有东汉皇甫嵩,因攻破黄巾军有功,领冀州

  • 读音:Guàn【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雚璿,唐时人,曾任中书舍人(21)。雚永均,明洪熙年间任光禄大夫(24)。《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以草名为姓

  • 奇要奇

    读音:Qíyàoqí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有名博迪苏者,其妻即奇要奇氏。

  • 读音:Qí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