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
【源】 西域天竺人姓(7,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西域天竺人姓。”古印度人入居中国西域而以菽为姓。又,菽,古指豆类,或以粮食名为姓,如麦、粟之类。
【源】 西域天竺人姓(7,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西域天竺人姓。”古印度人入居中国西域而以菽为姓。又,菽,古指豆类,或以粮食名为姓,如麦、粟之类。
读音:Yítǎlā【综】 清满洲正白旗中有此姓(259)。
读音:Wū’ěrhūnuòtè【综】 清蒙古镶白旗中有乌尔呼诺特氏(259)。
读音:qiáng liáng【源】①春秋时卫大夫将军文子之孙名强梁,因氏(6,17,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伯支庶有强梁氏(8,17)。③秦大夫强梁皋之后(17,62)。 【变】一作彊梁。《姓氏词
读音:Dáluòmà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达洛漫”意为箭竹,本氏族名,或以代姓。相传始祖以箭竹达洛漫为刀切割兽肉分配给族内众人,故以名氏。其姓名构造特点为: 先名、后姓
读音:zài姬姓之后,春秋有载国,陈留外黄是。(见《风俗通》)▲<明>载君用,吴县人。<清>载大昌,婺源人,宣城教谕。
读音:luò léi代北人姓有骆雷氏。(见《复姓录》)
读音:Dáhūěrwōliè【综】 清满洲人姓,或为倭哷氏之分支。达呼尔倭哷博奇,清满洲镶红旗人,咸丰间随军江南扬州征太平天国军,积功官至副都统(61)。《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
读音:Zǐcháo【源】 春秋时宋国司寇公子朝之后,见《姓苑》(17,62)。《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苑》注云: “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司寇公子朝之后。”
读音:Nǎo【综】 脑解,南北朝时梁国江东太守,见《江醴陵集》(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亦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脑忽。
读音:bī【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中国姓氏集》(62)。浙江上虞有此姓(279)。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姞姓的后代。春秋时晋襄公的母亲姓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