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缬那

缬那

读音:xié nā

以地为氏。(见《魏书·官氏志》)

猜你喜欢

  • 傅察拉

    读音:Fùchál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傅察拉氏(256)。又,锡伯族有富察拉氏,后改为富、福二氏(201,433)。〔富察拉〕似即傅察拉之异译。疑即富察氏。

  • 读音:xuán【源】 黄帝之后有旋氏,即儇姓(60,62)。【布】 广东新丰(296)、顺德(363)、台湾新竹、桃园、屏东、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旋善,明时江苏江都人,宣德

  • 读音:Lì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子孙遂以谥号为姓。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有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后代支子孙以原国名为姓。厉姓历史

  • 读音:Wéi【源】 ①春秋时莱大夫食采于维,因氏,见《姓考》(17,60)。②满族姓。【望】河南(17,60,418)。【布】河南淮滨(286)、广东新丰(296)、甘肃康县(348)、台湾桃园(68

  • 读音:Qí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台北、台中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蔚县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巴林

    读音:Bālín【源】 元时蒙古人姓。巴林系部名,为元太祖十八世孙苏巴海所建。巴林氏当以部为氏(23)。至清时巴林为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辖境在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旗境内。清蒙古八旗中有巴林氏(23

  • 挨勒

    读音:Āilè【源】 黔东南苗族姓(402)。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哈爾畢里克

    读音:Hà’ěrbìlǐkè【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克什特之妻为哈尔毕里克氏(260)。

  • 阿爾坦

    读音:E-'értǎn【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奎素图之妻为阿尔坦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