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源】 ①系自姒姓。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后缗方娠,自窦(即孔穴)逃出,奔有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而生少康,少康生二子曰杼、曰龙,龙于中兴后留居有仍,遂为窦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60,62)。③魏晋时氐人姓(60,242)。④河南窦氏,源出鲜卑没鹿回部。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孙勤,魏穆帝赐姓纥豆陵氏,勤之五代孙岩随北魏孝文帝徙居洛阳,遂为洛阳人,并改纥豆陵氏为窦氏,见《魏书》(70,242)。⑤东晋末后秦姚苌时,南羌有窦姓,见《晋书》(242)。⑥傈僳族怒饶时氏族名,汉姓为窦(150)。⑦蒙古、满(344)、怒(222)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观津、河南、扶风、河西(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2%.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窦姓人口21%。【人】 窦犨,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其人数虽不很多,但分布很广,南北方皆有。除汉族而外,蒙古族、怒族、彝族、傈僳族、侗族等均有窦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魏县、河间,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云南之路南、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系出姒姓,夏少康王之后裔。夏王相 (禹子夏启的重孙)遭有穷之难而被杀。 其妻后缗有孕, 自窦 (狗洞) 逃出奔归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中兴,其子杼龙留居有仍,遂以窦为氏。②为 “窦公” 氏所改。战国时魏有窦公,后以 “窦公” 为氏,或改为单字姓 “”。③乃“纥豆陵” 氏所改。纥豆陵氏为代北地区之三字姓。北魏孝文帝令其改为单字姓 “”,此乃截取“纥豆陵”之第二音节“”,并谐汉姓 “” 而得。④出自历史上之氐族。《魏志》 载有氐王窦茂,其后裔即以窦为姓; 或改姓 “”,音仍为dòu。⑤ 《姓氏考略》注云: “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

汉代有窦国、窦宪、窦武; 唐代有窦建德; 明代有窦承芳。

猜你喜欢

  • 信當

    读音:Xìndāng【综】 瑶族姓。世居云南麻栗坡南温河之蓝靛瑶有姓信当者,汉姓为邓(117)。

  • 读音:Xún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二是改姓而来,源于

  • 空桐

    读音:kōng tóng与“空同”同。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空桐氏。(见《史记·殷本纪》)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空同”引 《史记·殷本纪》云: “亦作空桐。契为子

  • 閉柵

    读音:Bìzhā【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Miǎn【源】见《姓苑》(15,21,62)。 【布】北京有此姓。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骨利幹

    读音:Gǔlìgàn历史上勅勒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勅勒别部有骨利干,其地昼长夜短。以部为氏。” 或云其“地在今贝加尔湖北。”

  • 廣佳喇

    读音:Guǎngjiā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叶赫、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源出金时女真人弘吉刺氏(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金代女真族姓,乃

  • 戲陽

    读音:Xìyáng【源】 戏阳,春秋时晋邑,地处相州安阳县永和镇25里戏阳城(故城在今河南安阳东南),子孙以邑为氏(12,60)。【人】 戏阳速,春秋时卫太子蒯聩之仆,其先以邑为氏(60,62)。戏阳

  • 读音:yǐ【源】 见《姓苑》(15,21,24)。【布】 台湾(236)、山西解县、大同(62)、平陆(298),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人】 扆昭,明时解州人,永乐庚子科举人,曾任监察御史,见《解州

  • 读音:Chōng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蔚县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乃蔚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不见载于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