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ì

【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7,9,12,17,60)。②系自任姓,见《世本》(3,11)。③北魏孝文帝时改出连氏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7,12,60)。④西域毕氏,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70)。匈奴屠各族亦有此姓(242)。⑤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汉姓为毕、杨(189)。⑥赫哲族毕拉氏,汉姓为毕(186,187)。⑦彝(130)、满(344)、蒙古(344,369)、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间、河内、东平、太原(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70%。【人】 毕谌,三国时东平别驾(15,21)。毕众敬,北魏时须昌人,累官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东平公(6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汉、彝、土家、回、满、鲜、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此,其子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以国为为氏。②据 《魏书·官氏志》 载: “出连氏改为毕氏。” 出连,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北魏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以 “出连”为夏姓,误。) ③当代赫哲族之毕氏,为毕拉氏所改。“毕拉”为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盖取 “毕拉” 之首音所得。④或为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亦取毕力央之首音而得。

猜你喜欢

  • 子坊

    读音:Zǐfāng【源】 春秋时陈僖子之后,见《姓考》(17,62)。疑即子枋氏。《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姓考》注云: “源于陈姓。‘陈僖子之后。’ 陈僖子即春秋时齐景公大夫陈乞。”(按:

  • 孔木秦

    读音:Kǒngmùqín【综】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托尔拜之妻为孔木秦氏(260)。

  • 季似

    读音:jì shì【综】 汉有季似忠(21,60,65)。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季似·忠。

  • 永妥里

    读音:Yǒngtuǒlǐ【综】 锡伯族姓,今汉姓为永(201,433)。

  • 读音:Téng滕氏起源主要有二。一是据说为黄帝后裔姓氏之一。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待姓者十四人。”滕姓便是其中之一。二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

  • 相芳

    读音:Xiàngfāng【综】 《韩非子》墨子弟子有相芳氏(17,63)。《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姓觿》云:“墨子弟子有相芳氏。出 《韩非子》。” (按: 疑此乃“相芬”之讹,芬、

  • 阿彭

    读音:Āpé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或改从单字姓“彭”,盖取其原姓之后一音节而得。此姓系马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佟塞哷

    读音:Tóngsài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萨哈尔察、嫩河等地(23,63,180,260)。【变】 ①亦作〔佟塞勒〕(180,260)。②清满洲正黄旗中有佟色里氏(259),〔佟色里〕

  • 吐伏盧

    读音:Tǔfúlú【综】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伏卢氏为卢氏(17,27,60)。亦作〔叱伏卢〕(9,17)。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姓。后改为卢氏

  • 读音:wèn【源】 见《姓苑》(15,21)。或居于汶水(今山东境)旁者以水名为氏,如济氏、淮氏之类(60,62)。【布】 陕西眉县(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陕西之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