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ǔ

【源】 ①古郙国之后。上蔡为郙乡、郙亭(故地在今河南上蔡)是为古郙国之地,后去邑为甫氏,见《国名纪》(17,62)。②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为尧太岳,其后封为甫侯(即周时吕国,宣王时改为甫。故城在今河南南阳西30里之董吕村),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7,9,11,17)。一说,甫侯即许文叔(许,周时姜姓国,故城在今河南许昌)(26)。③皇甫复姓所改。春秋时宋戴公之子曰皇父,至秦时改为皇甫,遂以甫为氏(21)。④“南蛮”人姓。唐时有甫枳,见《唐书·南蛮传》(17)。⑤彝(130)、回等民族等均有此姓。【望】 新蔡(17,60,418)。【布】 分布较广,人数不多。【人】 甫瑕,春秋时郑大夫,见《史记》(11,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东平,山西之太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续通志》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为尧太岳,封其后为甫侯,子孙以国为氏。”甫侯之封,当在周宣王时,其地本为吕国,今河南南阳县西三十里董吕村,即古甫国遗址。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万姓统谱》 云: “宋戴公之子曰皇父,至秦改为皇甫,遂以甫为氏。” 此当系出子姓。望出新蔡。

春秋时郑有甫瑕,为大夫; 唐代有甫枳; 明代有甫辙、甫轻。

猜你喜欢

  • 读音:zhī【源】 见《姓苑》(12,21)。【望】 京兆(17,418)。【人】 脂习,三国时魏京兆人,官中散大夫(7,12,21)。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 读音:bó【源】 亳,商汤时都城(亦称南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支庶以为氏(17)。亳,古都邑名,其地有三,南亳、北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北40里)、西亳(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故亳氏系以地名为氏(

  • 阿爾奔查

    读音:E-'ěrbēnchá【综】 清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阿尔奔查氏,世居呼伦贝尔(260)。

  • 柯夫紹夫

    读音:Kēfūshàofū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 “勺子”,当取炊具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有载。未详其他。

  • 终古

    读音:zhōng gǔ终古,桀内史也,因氏焉。(见《风俗通》)

  • 读音:Tǎo【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 惹你

    读音:Rěnǐ【综】 彝族姓。属冈哈惹依家支,四川冕宁有此姓(375)。

  • 羅火

    读音:Luóhuǒ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胡母

    读音:hú mǔ【源】 系自妫姓。陈胡公之裔,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见《风俗通》(1,6,9,12,17)。【望】 齐郡(17,418)。【人】 胡母敬,秦时太史令(21

  • 拉額

    读音:Lā’é【源】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