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爾哈喇
【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纳(23,63,180,260)。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都伯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纳(23,63,180,260)。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都伯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Chāomù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希尔噶苏台(23,63,260)。【变】一作〔潮穆特〕(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布尔苏台地方,为蒙古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chú晋魏锜食采亍吕,又食采于厨,故吕锜称厨武子,后人以为氏。(见《姓氏寻源》)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或作 “厨”。其注“厨”引 《姓氏寻源》云: “晋魏锜食采于吕,又食采于厨,
读音:Hù【源】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唐书》亦收,未详其源。唐代有祜莫离。
读音:Jiā'nǎi【综】 元至元间资善大夫铁哥,迦叶弥儿人,迦乃氏(61)。《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元有中书右丞相铁哥,姓此氏。”
读音:Pèi【源】 见《姓苑》(15,21)。【布】 江苏武进(314)、台湾南投(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山西之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中文大字典》 转引
读音:ā shǐ nā【源】 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后属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遂灭蠕蠕,霸疆北土,盖百余年。至隋时,突厥可汗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至唐开元
读音:ān qiū【源】 春秋时莒子食邑,因氏,见《路史》(17)。北海密县(故城在今河南密)西南有安丘城,以邑为氏(60,62)。【变】 亦作〔安邱〕(12,17)。【人】 安丘望之,汉时京兆长陵人
读音:Bàoshū【源】 或系春秋时齐敬叔之子鲍叔牙之后。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Yīngqí【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令尹子重,名婴齐,其后以名为氏(6,7,12,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孙婴齐之后,以名为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
读音:Shénlóng《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神农先族为神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