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烏梁海

烏梁海

读音:Wūliánghǎi

【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喀喇沁、乌噜特(23,63,260)。元时蒙古部落兀良罕,至清改译为乌梁海,故系以部为氏(23)。清时内扎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23)。②清满洲人亦有此姓(61,260)。【变】 ①一作〔乌亮海〕(260)。②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吴郎罕氏,蒙古镶白旗中有乌朗哈氏(259),喀喇沁棱郡王噶尔臧为乌梁罕氏(72),镶红旗蒙古中书沙吉图之妻为吴兰汉氏,正蓝旗满洲护军和隆武之妻为吴凌汉氏,镶黄旗蒙古马甲雅图之妻为吴郎阿氏,镶蓝旗蒙古护军校扬吉岱之妻为吴郎韩氏,镶蓝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乌朗阿氏,镶白旗蒙古笔贴式楚布登之妻为乌朗喀氏(260),〔吴郎罕〕、〔乌朗哈〕、〔乌梁罕〕、〔吴兰汉〕、〔吴凌汉〕、〔吴郎韩〕、〔乌朗阿〕、〔乌朗喀〕、〔吴郎阿〕等似均为乌梁海之异译。【布】 今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乌亮海布颜图,清满洲镶白旗人,累官绥远城副都统(61)。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部落名,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及乌噜特地方。《元史·列传》 有苏布特者,即姓乌梁海氏。至清代,内礼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乃元臣济拉玛之裔。后或改为单姓吴、乌,盖取乌梁海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猜你喜欢

  • 察剌温

    读音:Cháláwēn【综】 元时人姓。苍博都察,察剌温氏,元至元十二年任丹徒县达鲁花赤,见《至顺镇江志》(399)。

  • 读音:Xù《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其注称: “元有勖实带。”未详其源。

  • 读音:Yào/Yaw, Yau【源】 见《姓苑》(15,21,62)。

  • 銅鞮

    读音:Tóngtí【源】 春秋时晋羊舌赤食采于铜鞮(故城在今山西沁县西南),谓之铜鞮伯华,及羊舌氏亡,以乐霄为铜鞮大夫,其地上党铜鞮县是也,二人之后必有为氏者,见《风俗通》(1,6,7,17,60)。

  • 读音:Yì【源】 ①唐时凤迦异之子异牟寻归唐,封南诏王,见《唐书》。其后有以父名为氏者(17,60,62)。②唐时白水蛮之姓(7,12,17)。白水蛮为唐时乌蛮之一支,居今云南元谋、禄劝一带。今彝族与

  • 三苗

    读音:sān miáo【源】 ①黄帝之孙颛顼之后(60,62)。②系自姜姓。炎帝之后,舜时迁至今甘肃敦煌一带,为三苗侯国,因氏(12,21,60)。参见允姓。【变】 亦作〔三鱙〕,见《路史·国名记》(

  • 读音:Tè【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中国姓氏大全》(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二十历史人名索

  • 读音:tí见《韵会》。

  • 德都哷

    读音:Dédūliè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德都哷地方,居者以地为氏,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hú【源】 ①代北斛律氏、斛斯氏所改(60,62)。②台湾土著姓(65)。【望】 咸阳(17,418)。【布】 山西交城(350)、湖北武汉(91)、台湾(65)等地均有此姓。【人】 斛子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