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ì

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将弟弟姬高封于毕,建立毕国,人称姬高为毕公高。后有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北魏孝文帝时改鲜卑族出连氏为单姓毕。三是由任姓所改。据《世本》记载,任姓有改姓毕者。

毕姓发源地约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春秋时,毕姓主要居住在山西。战国时,毕姓进入山东。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一带。西汉时,毕姓已扩展于今河北,广西也有毕姓。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东平郡的毕姓日盛,太原郡望、河内郡望、河南郡望日益壮大。唐末,毕姓向南迁徙到两湖一带。北宋时,毕姓避居今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毕姓人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间以后,毕姓入迁东北三省。此间亦有赴台湾,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如今,毕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为多。

毕姓历史人物有毕昇,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庆历年间,其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毕昇是世界上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毕朗,清才女。幼工诗文,兼善鼓琴,又精绘事,尤其擅长画美人、兰菊。毕沅,清代文学家、学者。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金石等。组织人员编《续资治通鉴》,是与《资治通鉴》相衔接的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

毕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六位。


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出连氏后改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毕万,事献公。〈后魏〉毕众敬,须昌人,兖州刺史。〈宋〉毕升,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中国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 《半月谈》1992年第18期称: “明代有记载,今台湾竹市仍有此姓。”未详其他。

猜你喜欢

  • 读音:bào【源】 相传为古帝辛高氏时八才子之一叔豹之后,见《风俗通》(1,7,9,12,15)。【望】 高阳(17,418)。【布】 山东五莲(290)、台湾南投(64)、河南巩县(301)、郑州等

  • 读音:Róng【综】源出不详。浙江上虞(279)、余姚(38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浙江之馀姚,四川之成都,山西之临汾、运城、灵石等地均有分布。《山

  • 阿鹿元

    读音:E-lùyuán【综】 鲜卑人姓。与阿鹿桓氏同源,后改为鹿氏(27,70)。

  • 桑登曲林

    读音:Sāngdēngqǔlín门巴族姓氏。本为房名,汉意为“虔诚颂经之处”,遂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门隅北部有桑登曲林·仁钦策旺。

  • 读音:Cháng/Charng【综】源出不详。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

  • 乞顏

    读音:Qǐyán【源】 合不勒,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以乞颜为氏。成吉思汗曾祖,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436)。【人】 汪古儿,乞颜氏,元太祖时授千户,见《新元史》(399)。

  • 读音:Qū曲姓源出有三。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的晋穆侯,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成师的后人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二是夏桀

  • 師靈干

    读音:Shuàilínggān历史上苗族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 《南中纪闻》注云: “苗姓有帅灵干。”未详其他。

  • 同提

    读音:Tóngtí【源】 夷姓(17,62)。实乃西羌人姓,同提、同��、同蹄皆为铜鞮氏之后,以区别支庶,取同音字为氏(25)。【望】 渤海,见《集韵》(17)。罕见复姓。

  • 把古

    读音:Bǎgǔ【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把古,金时部落名,以部为氏(23)。【变】 清时改译为拜格(24)。【望】 广平(71)。【人】 把古咬住,金宣宗时平西节度使(71)。清时译为拜格珠,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