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
【源】 毌丘,为春秋时卫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以地为氏(60,62)。一说,毌丘为古时贯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后属宋地。毌,古与贯通,盖古字从省,贯去贝为毌,以国为氏(17)。【变】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改丘为邱。 ②毌丘亦作毋丘(17)。
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卫邑,以地为氏。”亦写作“贯丘”。《括地志》云: “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按: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后以为氏,或改为单姓毌、丘氏。
【源】 毌丘,为春秋时卫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以地为氏(60,62)。一说,毌丘为古时贯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后属宋地。毌,古与贯通,盖古字从省,贯去贝为毌,以国为氏(17)。【变】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改丘为邱。 ②毌丘亦作毋丘(17)。
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卫邑,以地为氏。”亦写作“贯丘”。《括地志》云: “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按: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后以为氏,或改为单姓毌、丘氏。
读音:A-lā【综】 ①清满洲八旗阿喇氏亦译作阿拉(180)。阿音E-。 ②彝族姓,云南昆明西山有此姓(375)。
读音:Níchǔkūnbālín【综】 清正蓝族蒙古马甲杜格之妻为巴楚昆巴林氏(260)。
读音:Wéi【源】 ①古帝鬼騩(一作鬼嵬)氏之后(17,62)。亦见《潜夫论》(17)。 ②西夏人姓(62)。【人】 嵬通,宋时环庆路巡检(15,21)。【布】 云南昌宁有此姓。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
读音:Zhěn/Jeen,Jen【综】 源出不详。广东顺德有此姓(363)。
读音:xuàn【源】 泫氏为春秋时赵邑。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故城在今山西高平),见《竹书纪年》(60,62)。其后以邑为氏(17,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竹书纪年
读音:Mé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ě dì yán【综】 河南延氏系北魏时代北可地延氏所改,见《魏书·官氏志》(7,12,17,27,70)。一说,改为可氏(7,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Qǐ【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河北卢龙(289)、陕西城固(383)、台湾台北(68,261)、辽宁黑山,黑龙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辽宁之清原,
读音:Qiān【源】 见《姓苑》(15,21,24)。【人】 佥阳,明时河南汝阳人,成化间邢台县教谕(15,21,24)。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太
读音:Lóu【音】 又音Lǚ(77,86)。【源】 夏禹之裔,东楼公分封于曹东之偻(故城在今山东定陶东),因氏(17)。【变】 亦作娄(6)、〔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