橜
【源】 见《续文献通考》(19,63)、《姓觿》(17)。【变】一作〔橛〕(62)。【望】魏郡(17,418)。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集韵》 云:“以器具为姓氏。橜,盛肉几。”又音“jué,另姓。”《汉语大字典》云:“同 ‘橛’。”音jué,而无guì音,亦未注明其为姓。
姑兼收以备考。
【源】 见《续文献通考》(19,63)、《姓觿》(17)。【变】一作〔橛〕(62)。【望】魏郡(17,418)。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集韵》 云:“以器具为姓氏。橜,盛肉几。”又音“jué,另姓。”《汉语大字典》云:“同 ‘橛’。”音jué,而无guì音,亦未注明其为姓。
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gōng zhòng【源】 战国时韩公族有公仲氏(60,62)。【变】 《史记》作〔公中〕(17)。【人】 公仲连,战国时晋人,赵烈侯赵籍以为相(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读音:Jūróngláo【综】 德昂族姓。居云南潞西三台邦外,以氏族名为姓,汉姓为李(146)。
读音:Xūyǐn【源】 春秋时楚大夫芋尹申无宇之后(6,11,12,17)。【变】 一作芈尹(6)。亦作〔芊尹〕(80,401)。《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中国姓
读音:Bùjiā【综】 清满洲镶黄旗有布佳氏(259)。
读音:Yǐ【音】 亦音以(Yǐ)(17)。【源】 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故以为氏,见《集韵》(17,62)。【变】 苡即姒(17)。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
读音:Hū【源】 、虖、、苸四姓同源(17)。亦见《元和姓纂》(6,12,15)。【望】 沛郡(17,418)。【布】 北京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
读音:Zhèng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读音:Héyīn【源】 鄂温克族姓(氏族名)。系出索伦部落音千氏族(192)。
读音:Xùn/Shiunn,Syun【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hé zōng【源】 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为河宗氏。又河宗柏天,逆天子于燕然之山,见《穆天子传》。河,四渎之宗,主河者因以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