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ōng

松姓起源比较有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到泰山祭祀,在立石、封祠祀后下山途中,突遇大雨,而山上无处躲雨,于是秦始皇就立于松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当场赏封该树为“五大夫”。此后当地就有人以“五大夫”———“”为姓氏。

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六位。


【源】 ①相传秦始皇遇雨避松下,封松为五大夫,后人因以为氏(15,17,60)。亦见《姓苑》(6,12)。②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石鼓(今丽江西北)土把总均为松氏,系藏族(253)。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望】东莞(17,21,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松赟,隋时北海人,为石门府队正(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云南之河口、马关,广东之吴川,山西之太原、长治,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引 《元和姓纂》 云:“秦始皇遇雨避松下,封松为五大夫,后人因氏焉。望出东莞。” 《中文大字典》 引 《尚友录》 亦云: “秦封松为大夫,因氏。”

隋代有松赞; 唐代有松寿; 明代有松晃,长芦运司经历。

猜你喜欢

  • 读音:Zhān【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氊〕(62)。【布】 辽宁沈阳(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毡求,明时湖南宜阳人,永乐中广西右参议(15)。现行罕

  • 读音:Cù【源】白狄,媨姓,见《潜夫论》(60,62)。白狄,古族名,一作白翟,春秋时狄之一部,原栖息于今陕西延安,山西介休一带,后徙河北,后并于秦。 【变】亦作〔��〕(

  • 納智

    读音:Nàzhì【综】 元时纳智睦丁,江苏武进人,至正举人,见《武进县志》(21,60)。元代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元有纳智·睦丁,武进人,至正举人。”未详其他,(按:

  • 读音:Duān【源】 或系端姓所改(62)。亦见《中华姓府》(63)。 【布】 山西五台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 《姓考》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系端姓分族。”

  • 金吾

    读音:Jīnwú【综】 汉时有广陵人金吾扈,见《汉书》(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解》亦收,未详其源。(按:金吾,乃是两端

  • 僕闌

    读音:Púlá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随魏内迁。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收载: “仆阑氏,后改为仆氏。”或作“僕蘭(仆兰)”。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Jí吉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姞姓所改。黄帝有个后裔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赐姓姞。后世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朝有贤臣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

  • 社北

    读音:shè běi【源】 春秋时齐国倡居社北者,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1,12,60)。汉时高炀娶扶风社北氏女(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以地为氏”。郑樵

  • 吐门

    读音:tǔ mén代北姓,后改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

  • 閉柵

    读音:Bìzhā【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