杬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考》 注云: “杬,木名。”“以树为姓氏。”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考》 注云: “杬,木名。”“以树为姓氏。”
读音:lǘ出周官闾师之后。(见《广韵》)齐大夫闾丘婴之后,或单姓闾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晋>闾和,惠帝时人。<后魏>闾毗,代人,征东将军。<明>闾洁,陕西
读音:yǒu yǎn【源】 皋陶偃姓之后,(6,7,60)。一说,少昊之裔,见《姓源》(17)。按:皋陶即咎繇,传说中东夷族首领,偃姓。相传曾为舜之掌刑之官,后为禹选为继位人,因早死,未能继位。春秋时
读音:Gēngjì【综】 汉时有太常博士庚季梁,见《汉书》(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汉有太常博士庚季良。”
读音:hán【源】 ①相传为太岳之裔,许文叔之后有函氏,见《广韵》(60)及《续文献通考》(19,21)。古有函氏国,春秋时许地(17,60)。以国为氏。 ②周官有攻皮之工,函人为甲者,或以世官为氏(
读音:Yǎng【源】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áng,又音yīng,未注明其为姓。
读音:shēn【源】 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应侯之后有深氏(17,60,62)。应,周时国,故城在今河南宝丰西南。亦见《姓苑》(15,21)。【布】 浙江江山(325)、河北三河(285)、山东新泰(3
读音:Tuōkùěr【综】 锡伯族姓。清时驻防新疆伊犁地区,汉姓为拓、妥、陶三氏(201)。辽宁沈阳锡伯族〔托尔〕氏汉姓为陶(433)。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
读音:Huòjiā现行维吾尔族姓氏。其姓名构造顺序为: 先名,后姓。例如:克里木·霍加,现代维吾尔族诗人,其名克里木;霍加,姓。
读音:gǔ kǒu yǐn【源】 代北人姓(7,9,27)。一说,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70)。【变】 后改姓侯氏(6,17)。或改为引氏(60),或改为古氏(9),或改为古口(62)。一说,古口引氏即
读音:Táogāochǔkè/Torocuk【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巴彦塔拉、巴彦尔灯苏木均有此姓(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