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o

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秋时蔡国有大夫晁吴,子孙后代遂以晁作为姓氏。

晁姓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居住。汉唐时期在陕西集聚,并远徙辽宁东部。逐渐形成京兆(今陕西西安)、颍川(今河南许昌)郡望。宋代以后,逐步向大江南北扩展,尤其是在河南、山东有较多分布。

晁姓历史人物有晁错,西汉人,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跟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又随伏生研习《尚书》。后晁错为太子(景帝)家令,深受太子信任,号称“智囊”。景帝时为御史大夫,提出削诸侯尊京师的举措: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措施引起了诸侯王的恐慌和不满,吴楚等七国借口要杀掉晁错而起兵叛乱,为平叛,晁错因此被杀。所著政论有《论贵粟疏》等。晁补之,宋朝诗人。济州巨野人,自号归来子。元丰二年进士,善于写文章,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才华出众,好学且不知疲倦,还擅长于书画,其作品深得时人的好评。晁说之,北宋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一生博览群书,通六经,尤精《易》《春秋》,能诗善词,又擅长于画山水。

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三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子朝之后,本姓朝,改为晁(12,62)。晁乃古朝字。②春秋时卫大夫史朝之子曰文,文子苟,苟子以王父字为氏。朝通晁,故有晁氏(7,9,12),③鼂亦作晁(21,60)。鼂亦古朝字。④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京兆、颍川(12,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安徽等省多此姓,二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晁姓人口29%。【人】 晁错,汉时颍川人,景帝时为御史大夫(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江西之金溪、崇仁,湖北之芷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亦作 ‘朝’; 亦作鼂。姬姓。周景王子王子朝之后。朝,亦作 ‘晁’; 一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望出颍川、京兆。”

汉代有晁错; 唐代有晁采; 宋代有晁补之; 明代有晁世兴。

猜你喜欢

  • 蔣佳

    读音:Jiǎng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23,63,180,260)。【变】后改为蒋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盖州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单姓

  • 簡恩

    读音:Jiǎn’ēn【综】佤族姓。原姓亚木氏,其后繁多,子孙分别以亚木四个儿子之名为姓,其一为简恩氏,后简恩氏又改为玛、闷二氏(159)。

  • 威紐

    读音:Wēiniǔ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夏武功大夫威纽执忠。” 未详其他。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

  • 运期

    读音:yùn qī梁鸿易姓运期,名曜。(见《后汉书·逸民传》)

  • 读音:Tuǒ【源】 ①裕固族托鄂什氏,汉姓为妥(198)。②锡伯族托库尔氏,汉姓为妥(201)。③东乡(211)、回(176)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新疆呼图壁(342)、云南东川(380)、台湾台北

  • 呼衍

    读音:hū yǎn【综】 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后入中国改为呼延氏(6,9,21,60)。历史上匈奴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呼延”曰: “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中

  • 司鸿

    读音:sī hóng古有司鸿苟、为古司鸿祀者之后。(见《风俗通》)。

  • 读音:G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乃馬

    读音:Nǎimǎ《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太宗时赴宋议和使者月里麻思,姓此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