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於陵

於陵

读音:yū líng

【源】 系自姜姓。战国时陈仲子(亦称於陵仲子),齐之世家,辞爵灌园于於陵(故城在今山东长山西南20里),子孙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12,60)。【望】 齐郡(17,418)。【人】 於陵钦,东汉时人,著有《易吉凶》23卷(17,21)。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阳泉,湖北之武昌,江西之宜丰,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姜姓。《风俗通》 云: 陈仲子,齐世家,辞爵,灌园於於陵,子孙氏焉。” 於陵,战国齐邑,故城在今山东长山县西南二十里。刘向 《於陵子·序》 称: “於陵子,齐之廉士,名子终,世称陈仲是也。” 《列女传》 以为於陵子为楚人。又,《中国姓氏大全》 以 “楚於陵子终” 与齐 “陈仲子” 为二人,其注云: “战国时齐国陈仲子 (田仲),出自贵族,其兄很富有,因耻食不义之禄,避兄离母,逃至於陵(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子孙遂以於陵为姓。” 与前所述多有不同,录以备考。

又,王力 《古代汉语·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称: “於 (wù) 陵,齐邑,在今山东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 则 “於陵” 音wūlíng,姑兼收以备考。

猜你喜欢

  • 读音:Tián【综】源不出详。上海嘉定(35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姓谱》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鮮卑

    读音:Xiānbēi【源】 鲜卑,东胡族一支,因居鲜卑山,故号鲜卑,因氏(27,37,60)。鲜卑山,一说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亦称蒙格。一说在今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北,通古斯卡河南。【人】

  • 博勒卓克

    读音:Bólèzhuōk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变】①亦作〔博尔卓克〕(259,260)。②清满洲正蓝旗、驻防伊通满洲镶黄旗中均有伯尔卓克氏(259),〔伯尔

  • 克烈

    读音:Kèliè/Kereyid,Kereyit【源】 克烈,辽金时蒙古高原上部落,游牧于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游区域,信仰思脱里派基督教,《辽史》中与蒙古诸部概称阻卜,或达旦。克烈人作为蒙古民族一部,一

  • 不第

    读音:bù dì帝乙元子微子开,纣之庶兄也,武王封之于宋,今之睢阳是也。宋孔氏、祝其氏,云云不第氏。(见《潜夫论·志氏姓》)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帝乙元子

  • 屈懷

    读音:Qūhuái【源】 西夏人姓(40,63,101)。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夏主德明妃屈怀氏。”

  • 读音:fú【音】 亦音拂(Fú)(80)、弗(Fó)(91)。【源】 ①春秋时鲁中牟大夫茀肸。亦作佛肸,佛姓宜出此,见《姓氏寻源》(60,62)。一说,佛肸为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7)。②或出佛图氏(

  • 吐门

    读音:tǔ mén代北姓,后改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

  • 伯岳吾

    读音:Bóyuèwú【综】 元时蒙古人姓。即为巴约特之异译(397)。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蒙古族中有巴牙兀惕氏(384),〔巴牙兀惕〕似即伯岳吾之异译。【人】 卜鲁罕,伯岳吾氏,元成宗后,武宗立,出居

  • 楊察

    读音:Yángchá【综】清镶红旗满洲马甲汉泰之妻为杨察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