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源】 ①系自姬姓。周宣王之子尚,幽王时封为扬侯(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其后以为氏(12,21,60)。一说,春秋时霍、扬、韩、魏皆周同姓之国。扬为晋所灭,晋封与羊舌氏作采邑,有铜鞮、扬氏、平阳三县(12,60)。汉时扬雄之祖出自周伯侨,以支庶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17,12,21)。②土家族姓(387)。【望】 天水(17,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人】 扬季,汉时庐江太守(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上饶,山西之长治、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姬姓,周宣王子尚义,幽王时封为扬侯,为晋所灭,其后氏焉。” “或曰周景王之后。” “一云唐叔虞之后,至晋武公孙子齐; 生伯侨归,周天子封扬侯。然传言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之国,为晋所灭,以为羊舌氏之邑,此其明也。扬雄《自叙》 云: ‘伯侨不知周何别也。’ 又云: ‘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 又云: ‘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 一曰铜鞮,二曰扬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生子: 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 肸,字叔向,亦曰叔誉; 鲋,字叔鱼; 虎,字叔罴。号羊舌四族。叔向,晋太傅,食采扬氏。其地平阳扬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扬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又有扬突,后周赐姓独孤氏,隋复本姓; 又有莫胡卢氏改为扬氏。又,炀帝诛扬元感,改姓为枭氏。”综上所述,扬氏之源有三:①周宣王 (或曰周景王) 之后以国为氏,系出姬姓;②或出姬姓之羊舌氏: 羊舌肸之孙扬石我以邑为氏;③北魏莫胡卢氏改为单姓扬。又,古扬、杨或通,后世分为两姓; 又,或改为鲜卑姓独孤氏; 或改为枭氏。

汉代有扬雄、扬乌; 宋代有扬无咎、扬避举; 明代有扬光休,永乐举人。

猜你喜欢

  • 瓦如

    读音:Wǎrú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为母系氏族。以房前为图腾。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盧伽

    读音:Lújiā【源】 唐时西域有卢伽氏,见《唐书·郝处俊传》(60,62)。历史上西域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唐书·郝处俊传》 云: “西域有卢伽氏。

  • 恩克依

    读音:Ēnkèyī鄂温克族姓氏。出自索罗共氏族,指居住在山林或距离河流较远的索罗共人。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 叱盧

    读音:Chìlú【源】 高车12姓有叱卢氏(60,62)。叱卢(一作叱灵)、斯引、出连为西秦3部落(27,70,242),当以部为氏。【变】 ①亦即叱灵氏(60,62)。亦作〔胏渥〕(425)。②作〔

  • 伏陁

    读音:Fútuó《姓氏词典》 引 《北史》 收载,其卷九十七“有伏陁末多”,未详其源。

  • 瑪哈依爾

    读音:Mǎhāyī’ěr【综】鄂伦春族姓。居住于黑龙江逊克、嘉荫等地氏族,汉姓为猛(190,191)。

  • 西宫

    读音:xī gōng见《姓苑》。诸侯子弟居西宫者以为氏,如南宫之类。(见《姓氏考略》)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诸侯子弟居西宫者以为氏,如南宫之类。”此以地为

  • 读音:Fú【源】 见《姓苑》(7,62,80)。《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péi, 其注引 《广韵》云: “㯁,姓, 见《姓苑》。”又据《康

  • 读音:zhōng【源】 ①以谥为氏(60,62)。②或以地名为氏(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忠谭,汉时人(15,21)。忠嶽,明时北流人,嘉靖中任海丰丞(15,21,24)。

  • 湟里

    读音:Huánglǐ【源】 商汤时七大夫湟里且之后,见《姓考》(17,62,9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