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拓跋

拓跋


读音:Tuòbá

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为“”,谓“”为“”,故以“拓跋”为姓。

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

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加强鲜卑人和汉人的联合统治;并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拓跋姓后改为元姓。

拓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


【源】 ①源出鲜卑,其先居塞北,受封北土,北俗谓土为拓后,以受为跋,故号拓后跋,后有拓跋氏。初有拓跋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镇北方,至裔孙力微,始迁居定襄,兴盛,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遂南迁,改拓跋氏为元氏(242)。一说,拓跋氏为黄帝之裔,出自姬姓;又,拓跋氏为李陵降匈奴,妻为匈奴女,名拓跋,遂氏焉(6,7,9,12,27)。然以上二说均系附会之说(27,70)。②唐时西羌别种党项族八大姓之一(7,27)。③唐时吐谷浑部亦有拓跋氏(27)。【变】①亦作〔拓拔〕(11,27,60)、〔托跋〕、〔托拔〕、〔託跋〕(27)、〔托卜〕(24)。②后改姓元(27)、李(242)二氏。【望】颍阳(17,21,418)。【布】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拓跋力微,北魏始祖神元皇帝(242)。拓跋赤辞,唐时西羌党项人,西戎都督(242)。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引《魏书》 云: “黄帝子昌意之后。受封北土,黄帝土德王,北人以 ‘土’ 为 ‘拓后’,‘受’ 为 ‘跋’。号拓后跋氏,后从省为 ‘拓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此说与《姓氏考略》稍有出入。

或作“拓拔”、“托跋”、“託跋”、“托拔”,姑兼收以备考。参见“拓拔”等条。

唐代有拓跋·思恭; 五代有拓跋·恒。

猜你喜欢

  • 子韩

    读音:zǐ hán齐顷公子韩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世本》)

  • 读音:Hú【综】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中日姓氏汇编》(401)。今大陆有此姓(9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极罕见姓氏。现代仍有。”

  • 读音:Yǎ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㓨門

    读音:Làmén【源】 虏(非汉族)姓,见《后魏书》(9,63)。

  • 鉏卯

    读音:Chúmǎo《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Bǐ【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75)。极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卢伽

    读音:lú jiā西域有卢伽氏。(见《唐书·郝处俊传》)

  • 读音:Niē/Nhie,Nye【源】 西夏人姓,见《全辽志》(21)。【人】 揑古伯,元至元中监广宗县,见《广宗县志》(21)。揑吉伯,西夏人,元初镇辽东复州(21)。揑经,明时河州人,弘治中平乡县知

  • 读音:Jiǎ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

  • 克木工

    读音:Kèmùgō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