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托和囉

托和囉

读音:Tuōhéluó

【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黑龙江、虎尔哈、乌喇、叶赫、喀木屯、苏完、萨哈尔察、阿库里河、哈达、松花江、胡鲁色、长白山、吉林乌喇、爱湖、碧尔坤苏苏等地(23,63,180,260)。【变】①亦作〔托活啰〕(260)。②后改为陶氏(180)。③清满洲正白旗中有托和洛氏(256,259),托和络氏(72),托活络氏(254),托活洛氏,託和络氏,托科罗氏(259),託和洛氏(412),满洲正蓝旗中有託克洛氏(259),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托柯鲁氏,托柯罗氏(256),正蓝旗满洲前锋护军布三泰之妻为托和罗氏,正黄旗满洲马甲西兰泰之妻为托和洛氏,正白旗满洲护军李住之妻为托霍罗氏,正红旗满洲前锋护军雅图之妻为託和罗氏,正白旗满洲马甲马尔赛之妻为托郭罗氏,正黄旗满洲马甲唐九之妻为托克罗氏,正黄旗满洲领催达尔达哈之妻为托克洛氏,镶白旗蒙古马甲乌萨纳之妻为托科啰氏,正白旗满洲领催五十四之妻为拖科啰氏,镶黄旗满洲马甲汪嘎利之妻为託郭洛氏,正蓝旗满洲马甲萨尔太之妻为託阔洛氏,正白旗满洲护军克兴额之妻为托罗洛氏(260),清副都统、满洲正白旗人托阔罗乌勒西布(61),〔托和洛〕、〔托和络〕、〔托活洛〕、〔託和洛〕、〔托霍罗〕、〔託和络〕、〔托科罗〕、〔托活络〕、〔託克洛〕、〔托柯鲁〕、〔托柯罗〕、〔托和罗〕、〔託和罗〕、〔托郭罗〕、〔托克罗〕、〔托克洛〕、〔托科啰〕、〔拖科啰〕、〔託郭洛〕、〔託阔洛〕、〔托罗洛〕、〔托阔罗〕等似均系托和啰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黑龙江、呼尔哈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后或改为单姓“”。见《满族姓氏录》。

或作“托和洛”,姑兼收以备考。

猜你喜欢

  • 多览葛

    读音:duō lán gě回纥九姓,一曰多览葛。(见《唐书》)在薛延陀东,延陀灭,其酋俟斤、多览葛末与回纥皆入朝,以其地为燕然都督府,授武卫大将军。(见《续通志·四夷传》)

  • 玉出特

    读音:Yùchū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亲军都尔巴之妻为玉出特氏(260)。

  • 读音:jùn【源】 见《姓苑》(7,9,12,17)、《直音》(15,21)。【变】 一作〔蕈〕(91)。【望】 陇西(17,21,418)。【布】 河南潢川有此姓。【人】 菌改,秦时守塞吏,见《吕氏

  • 索齊哷

    读音:Suǒqí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吉林乌喇、吉林、松花江、叶赫等地(23,63,180,260)。【变】 ①亦作〔索齐勒〕(180,260)。②清正蓝满洲护军哈达之妻为索奇勒氏,镶

  • 读音:chóu为雠子氏所改。雠迁,汉人。(见《万姓统谱》)

  • 读音:wǔ【源】 ①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是五姓之祖(60,62)。②本伍氏,避仇去人为五(6,21,62)。或,古时“五”、“伍”字相通(60)。③清时云南思茅厅易武(今猛腊易武)土把总姓五(253)

  • 读音:Qí【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處木昆

    读音:Chǔmǔkūn【源】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属咄陆部,全称为处木昆律啜(428)。以部为姓。

  • 读音:jiāng【源】源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薑氏(8,17,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引 《路史》 云: “郑公族后。” 则此当系出姬姓。

  • 辟辦

    读音:Bìbàn现行极罕见之复姓。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他。